中新网4月23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太多的移民令英国的社区丧失凝聚力,也令我们的公众感到不安”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在4月14日发表了上台后的第一个移民讲话,再次重申了严格控制移民,承诺“要质量不要数量”,此时距离英国5月5日的地方选举还有三周不到的时间。
支持保守党的媒体拍手称快,《每日邮报》称卡梅伦骨子里“是个真正的保守党人”,《太阳报》赞扬卡梅伦“说出了选民的心声”。就连左翼的《卫报》,也谨慎地表态:“移民问题不能以好坏评判。当政治家们谈论移民问题(Immigration),他们总是把价值判断附加到每个移民(immigrants)身上,否定了他们对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这一天,华人刘先生和他远在美国的亲戚通了电话,他感到英国社会充满了“排外情绪”,而这却是他移民美国的亲戚所从未经历过的。“美国一直是个移民国家,英国不是,我们很难融入,经济不好英国人就把问题都怪在移民身上,”刘先生说。
同样是这一天,在伦敦西区住了30多年的杰奎琳女士照例向她的华人房客收取房租。“我喜欢把房子租给华人女孩,她们干净,有教养,按时交房钱,我和她们相处愉快。移民对英国贡献是很大的,医院里的外国护士比本地护士更专业。但是移民带来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让英国社会原本的价值观变模糊了,我觉得这样不好。”
英公众对移民敌意难消
在工党执政的13年中,许多英国人感到自己的社区入住了更多的“外人”,英国记者鲁斯·爱德华兹在《每日电 讯报》上以他生活的伦敦南依林(South Ealing)社区为例,印证了卡梅伦的言论移民搅乱了他们原本风平浪静的社区生活。
鲁斯认为,无论政治家怎样一再向选民保证移民已经得到控制,民众从自身见闻中总是获得相反的结论:社区里带头巾的女人突然变多了,新搬来的人不会说英语,学校里的名额变得更紧张了,上社区医院看病需要排更长的队。
诺丁汉大学曾就移民问题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做过调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劳伦·麦克拉伦女士表示,民众对移民问题的担忧并非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更多是感性看法。
她说:“即使净移民数字降低到政府承诺的‘数万’,公众对移民的敌意还是难以消除,因为反移民的态度本来就和数字没什么关系。”
报告指出,目前在许多欧盟国家,无论本国民众愿意与否,许多国家正迅速转变为移民国,即使后来为息民怨将国门紧闭,也无法改变数百万移民已经拖家带口定居下来的事实。
民众因生活的改变带来的不安迅速成为英国极右实力的温床,“国家主义”与“民族认同”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在卡梅伦发表讲话的当日,自民党成员、商务大臣文森·凯布尔抨击其“极不明智”,为极右势力“煽风点火”。这位自民党内阁成员的公然反对破坏了联合政府在移民议题上一直精心营造的和谐景象。
资深媒体人白晓红女士指出,英国民众态度的极右化,事实上是长年来主流政治的失败。主流政党移民政策的不断紧缩以及“国族主义”话语的建构,模糊了主流政党和极右政治势力的差别。
只堵不疏 恐生更多社会问题
除了一再强调在任内会把净移民人数降低到“数万”,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卡梅伦政府已无法扭转数百万新移民已经在英国定居的事实,对非欧盟移民采取配额制度也难以改变其他欧盟国居民通过自由迁徙,来英国工作、生活,享受同等国民福利的法律协议。
只通过对外堵截非欧盟移民,降低净移民数据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民众的“移民恐惧”。此外,政府的“削支计划”在未来数年内还会继续加剧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的情况,联合政府在此方面仍无具体的解决办法。
“卡梅伦的移民讲话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伦敦公民组织(London Citizens)华人社区团队负责人李彦霖女士对《英中时报》表示。“讲话强调的还是打击假结婚、学生签、加强边境控制等内容。”
李彦霖女士表示这些政策主要还是对外减少移民来英,而针对已经在英国的移民实施管理,疏导公共资源紧张的状况,以及利用移民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却不见于政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