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涛:首先一个概念,很多人要上名校,第一个概念什么是名校。我刚刚看到上海交大发的世界大学500强的统计,如果排在里面的都可以算是世界名校。第二点大家传统理解的世界名校应该是美国的私立排在15,公立排在前5的。如果有能力竞争这些学校的同学一定要试一试,因为这些学校带给你的价值和体验一定是不一样的。第二点在申请之前要有比较好的规划,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在说排名很重要,其实是这样的。如果咱们在中国参加高考,如果你是想学金融类的专业,有两所大学把你录取了。一所在中国的综合大学排名大概是30名左右,比如说西北兰州大学,还有一所是中央财经大学,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选择去中央财经大学。
大家可以看一下美国的大学申请表,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你的名字,也不是你的成绩是多少分,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在申请之前应该非常清楚的考虑我去美国之后要花多少成本,我要怎样收回成本,我的规划是怎样的。因为我也问过很多学生,比如说对你来说今后3-5年要做什么,很多同学说我不知道,我们的家长跟我说我们孩子才这么小,当然不知道要做什么。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在美国一个高中生或者一个想要申请大学的学生,他一定会知道他3-5年之后要做什么,申请这个专业要做什么。所以要申请名校你一定要知道以后要做什么,申请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什么。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你们在接触学生的时候是怎么跟学生沟通,了解他的需求?
汪海波:新通北京的做法,我们是有两种方式结合进行的。一种是新通和心理学研究所联合做了一个职业测评,这是新通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服务之一。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顾问来说每个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通过十几分钟的聊天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个心理测评会有一个相应的了解。之后再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有团队里面专门人员跟同学进行沟通,再结合测评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当然还要包括学生自己一些相应的探讨,对他将来的就业做一个相应的规划。
我觉得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的职业规划比较好做,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固定的领域,比较难的是本科学生,现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但是家长很清楚。我觉得这恰好是在美国大学里面的好处,学分制的课程是先去了解,有一个大概的方向,然后在这个领域里面多一些选择,觉得自己喜欢这个专业的时候再进一步深入。其实在美国本科院校的教育也不是所谓的专才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希望培养成综合素质很优秀,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美的一种人,其次才是专业性人才。
汪海涛:新通肯定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在天津分公司我们会给学生找一些实践机会,因为我们觉得你只有做了才知道到底是什么,哪怕你没有从事具体的事情,但是你会看到他是干什么的,比如说汇丰、花旗我们会给想学金融的学生在那个地方有一周的实习。当然不可能像正式员工一样做很多正式的事情,但是他会看到这个职位是做这个,那个职位是做那个的,这样会有一个理解。
第二个由于中国教育先天性的限制,他不大可能有机会去体验,当你不知道走A还是走B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定位定的宽一些。因为美国学校基本上申请的时候都可以不确定专业的,为什么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相对来说就业率比较低。因为在中国读过大学的人会有这样的理解,我在考高考的时候并不知道要读什么专业,但是由于我的分数到了,又感觉这个专业非常好,我的父母又会说这个专业今后就业不错,我就读这个专业。但是我读的之后我发现我不喜欢这个专业,那我肯定学不好,4年毕业之后要么换一个行业,要么就业率比较低。去美国读书的话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你在大一、大二期间可以不确定专业,你可以探索各种各样的课程,然后感觉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然后再跟着自己的兴趣往前走。
所以我跟一些家长建议,就是说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份工作你不喜欢的话,真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你非常喜欢的话,才会当成事业。所以我觉得学习过程中激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我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音乐,他想到纽约大学学习音乐,但是纽约大学最好的是商学院,他的妈妈就跟我说他一定要去学金融,因为我有关系,他回来之后可以怎么样,但是这个孩子比较抗拒。最后我跟这个学生一起说服的他的妈妈之后,帮助他申请到了纽约大学音乐商务专业,现在他已经读大二了,他现在做的非常出色,主要是他自己非常喜欢这个专业,也过的非常开心。所以我觉得尊重孩子的选择,找到他们自己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你的言谈当中非常有激情,这可能也是接触很多年轻学生的原因。在美国留学的申请中有很多经典案例,会改变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或者是他的梦想有可能得到实现,有没有这个的案例分享给各位网友,让大家从中得到历练,或者是实现梦想?
汪海波:我去年做的一个案例,学生本身是在英国读的本科,我跟这个学生第一次见面聊天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学术化的人,给人感到比较木讷,不善于言谈,他是学工程的。他的学业非常好,他在英国读本科的时候也是压力很大的,每天基本上都学到晚上两三点,就是为了自己的学业考试,真的很努力。但是他的心理素质很差,但凡到考试,比如说GRE、雅思、托福,他永远不会有什么合理的成绩,但是他在大学里面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不错的,他的爸爸期望非常高,希望他到美国一所不错的学校里面读研究生。
他第一次参加GRE考的990分,这几乎是一个低的无法再低的成绩,他自己很沮丧。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也没有想到能考这么低的成绩,就把方案做了一些修改。他第二次考试考了1030分,那个时候他爸爸都要放弃了,觉得成绩太低了没有办法继续的。我当时这样说,从美国来看要的不是能考试的人,而是为学校、实验室能做一些事情的人,这些点在他身上都能发现。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对他分析研究,研究他哪些方面有很好的潜力,然后跟那些教授的研究方向有很好的配合程度,然后再帮助他进行申请。他是去年2月份被录取的,是美国排名30位左右的大学,他非常开心,今年5月份的时候是被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录取。所以当你身上有一些优秀的,别人无法复制的,或者是你付出很多努力才得到的东西,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细节就放弃,有一些细节当你付出努力去弥补的时候,是会有奇迹的。
汪海涛:如果你GRE在2300分以上,托福110分以上,又毕业于人大附中之类的中学,这样的学生进入到名校很正常。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多数的同学,他们可能高考是二本的院校,他们的家庭只是一般而已,可能他们的父母为了他们出国读书要考虑很多,不要超过预算范围。
我给大家说一个例子,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她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一旦考试就发怵。她刚开始见到我的时候,她说我托福至少考到100分以上,GRE至少考到2000分以上,她还在德国交换过一年,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我说可以申请到一个很好的学校。结果她每逢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第一次70多,第二次60多。那段时间我可以看出来她包括她的父母都很痛苦,我经常跟她和她的爸爸妈妈在一块聊天,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后来我慢慢的鼓励她,主要在作品集上不断的细化,因为她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她对考试有所欠缺,但是在这个方面投入了80%的经历。最后申请到了一个学校是一个建筑学校,这个学校会比我们熟悉的康奈尔的建筑还要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但是我跟她分析说如果申请康奈尔,毕竟是一所综合大学,肯定会首先看你的基础然后再看你的能力,但是艺术类院校肯定会首先看作品集。她当时也比较忐忑,说是不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当时赌了一下,大量的精力花在作品集上,然后针对考试的成绩进行了解释,说可以电话面试口语,只是考试有问题。最后这个女孩被录取了,而且还拿到了一年7000美金的奖学金,那个女孩非常高兴,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你帮助了一个觉得自己很平常的学生,达到了他自己难以想象的高度的时候,我觉得这是高端。今年我们申请了很多名校,比如说康奈尔、卡梅,我之所以不拿出来讲,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已经有基础了,只是需要一个点拨,而有很多同学是看不到的,需要你的帮助。
汪海波: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上也有一些情况,就是有些顾问像纯中介的类型,就是把信息卖给你换钱,我觉得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这样是做不下去的。更多是通过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能力帮助客户做提升,我觉得这是顾问存在的根本意义。
主持人:二位之前也有留学背景,你们的留学背景对于你们工作的选择有什么帮助?
汪海波:我选择这个行业是碰到了我们北方区的副总裁和总经理,另外他也在做这个行业,这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我跟学生沟通很有帮助,毕竟你在国外待了时间久了,会知道美国学生怎么选择大学,中国学生怎么选择大学,你会知道这个学校附近有什么样的餐馆、酒吧。因为你要在那个地方生活4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你能不能很好的学习、融入,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很好的融入那个地方,这些信息都是很相关的。我觉得在美国能不能学到知识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学到跟不同价值观、文化的人沟通,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些背景对于我来说跟学生沟通起来会看的更远,而不是单纯的跟你讨论这个学校,一年多少钱、多少分。
汪海涛:你曾经在那个地方,曾经看到过,把我看到的东西告诉他们,然后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包括生活上阅历的提升,其实我现在也很年轻,当然了可能相对于我的同龄人来说担任的职位会稍高一些,面对90后的小弟弟、妹妹人讲的会更多一些,就是把我曾经看到过的告诉他们。
主持人:今天访谈即将结束,波涛兄弟的解读非常深入也非常生动,而且波涛兄弟他们非常个性张扬而且带有激情的咨询方式,很犀利、幽默,有很多80、90后的学生更喜欢这种风格,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也是你们的咨询比较深入他们的人心,帮助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感谢今天两位光临新浪访谈间,也非常感谢两位能够和大家分享与众不同的,帮助平凡的学生到优秀,以及从优秀到卓越的整个过程,非常感谢二位。也欢迎广大网友继续关注新通国际以及他们的官方微博,继续和波涛兄弟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再次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与支持,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