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留学的最佳时机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越早留学越好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留学低龄化的问题,而且现在24岁考托福考试已经算是一个老生了,到底是什么样的阶段去留学是特别好的?是中小学阶段就去,还是再晚一些?而且留学要在国外待多久才是一个最适合的方式?
崔婕:从我的角度,我觉得去美国上高中跟上大学是最好的阶段,上完大学再去有点晚,太小的话也是分上的学校。美国高中,我们通常业内都会说这是美国寄宿高中排名一百名,家长都关注排名靠前的,比如美国寄宿高中排名前十名的。美国寄宿高中排名哪怕是前一百的,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非常完善,我们给学生选高中的时候是看这个学校国际学生比例有没有达到20%以上,甚至50%当然更好。在所有生源里面,比如美国寄宿高中从学校有200人到7、800人是不等的,在这个人数里面有多少学生是寄宿的,有一半学生寄宿那更好,就证明300人同时寄宿的时候,再加上这个百年历史,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历史。所以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高中不用担心的。我们还会看这个高中开了多少AP课程,上一些所谓的大学预科课程,有的好的可以提供20多门AP课程,有的学校可能少一点大概就是7、8门,学生选择这个也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提炼到理论的程度,读完高中去比本科去好,但上什么学校,是不是一定要挤到前十名、前二十名,这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有的家长跟我卯足了劲说要申请前十名的,把那几个学校都列出来,这个学生是非常好的孩子,读初三,人非常活泼,我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就跟我描述一些他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情景性英语的时候,通过了什么,他有多感动,或者是去篮球队,早上那么苦,一天下来有多累但是愿意坚持,初三的孩子,也是小帅哥,他有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英语不够好。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是像他家长那样硬往排名前十名冲,分数不够,我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学,学小高中,就是SSAT,学完了以后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单词量,他说我这个单词量怎么比别人差两三倍。就是通过例子,让家长意识到他更适合时间样的学校。我给他解释,你去美国任何寄宿学校都没问题。
我们今年11月有一个大的活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有一个国际寄宿高中协会,这个协会有15年的历史,就是在亚洲做巡展,亚洲巡展包括东京停一下,曼谷停一下,还有台北、胡志明市等等,在中国就是北京和上海,北京是我们做的,也是非常大的荣誉。这个协会在美国有非常长的历史,而且是美国百年名校的寄宿高中组合起来的,有校面的,还有小SAT的,跟SAT考试机构的代表。所以我们做高中这一块非常有经验。
学生高中毕业去上美国本科我觉得最大的好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会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大学活动去开发他的各种各样的开创力。我一开始是在纽约士里大学读的博士,后来在另外一所学校读计算机硕士,我还有一点夸耀,第一个工作找到了华尔街,在纽约银行大楼里,我那时候打电话跟家里说,“爸,你知道吗,我的办公室大楼是第一栋大楼”,后来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一直做大型数据库、计算机编程的工作,我的经验下来,会觉得美国人非常强调这种文科的素质,他们天生就要去学领导力,中国人天生就把自己给变成了一种技术性人才,我觉得我为什么后来选择回国做事业,也是这样子,因为我意识到我自己作为一个计算机的人才,天天跟计算机打交道,创造出来的价值其实还真的不如你跟人打交道创造出来的价值。所以我有时候跟周围年轻一点的同事或者是朋友,我说你也要知道性格也会挣钱的。美国人培养出来的习惯就是爱玩儿,人都是接触不同的信息,通过学习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最后支持你做决策,所以玩儿也是信息。你玩儿的时候接触到了信息,这个信息可以用于你跟你同事进行聊天,尤其是你上司是一个外国人,如果你没有他们的价值观,对不上号的,很痛苦。我当时从中国去美国的时候,觉得我平常待人接物不对了,所以我也是回归咱们刚才的题目,越早走越好,你在美国生活的越长,比如高中三年,本科四年,一共七年,就非常了解美国的文化。现在全是全球化,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你就是要知道它的文化是什么样,只有当你见多识广,见多识广还不是天天出去玩儿,至少这是我的定义,你出去玩儿也是积累你人生资本很重要的方面。美国人就是这样。所以高中生,学的好的时候,前两年是用英语复习了高中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学的深,所以本科就没什么负担了。我为什么不建议本科学完了再出国,非常的痛苦。
当我变成了一个成人,亚洲的价值观太深入我自己的时候,我去到美国,首先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在课堂上,中国人这种比较害羞,怕别人怎么样的这种状态,我一开始去的时候,其实任何国际学生都有这个,你英语再好,开始去的几个月,比如老师可能会有口音,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也会有口音,可能会导致习惯。我开始上课,博客课,一个大大桌子,五六个学生和教授,一个星期下来教授就发现我什么问题呢,不懂,也不吭气,教授就用很严厉的态度跟我传达说,“我认为你是一个不对自己负责的人”,我当时觉得很惊讶,我很优秀,本来都到美国了,拿奖学金过来了,怎么不对自己负责。老师的意思是说,你听不懂就应该提问,不要害羞,而且不要按照中国人的思想去想我举手提问是不是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如果我问一遍不懂,问第二遍的时候是不是别人该讨厌我了,以前就是这样,中国人思维太重,所以这样对冲。越在美国生活时间长,就会了解别人的文化,来得及调整自己,如果研究生到那儿了调整不了自己,研究生两年我敢保证在那儿口语不好,而且美国人对于你的英语是亚洲口音很在意。所以越早去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