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下旬,与几位国内同行飞越太平洋,前往美国探访中国的小留学生们。一路上,满脑子是在国内听到的各种传说:小孩子在国外无人管教,想家、酗酒、飙车、同居、赌博……他们到底在国外怎么样?走下飞机,10天奔波4个城市,5所私立初中、高中,所见所闻,竟与传闻大相径庭。 “这里的老师就像家长”
深圳记者,自然更关心深圳的孩子。在康涅狄格州中心地区的私立高中——柴郡学院(Cheshire Academy),记者恰巧遇到了来自深圳福田中学高二的GOGO。
记者关切地问:想家不?生活行不行?适应不适应?
GOGO很爽快地答:我在这里很好呀,很适应,一点都不想家。
柴郡学院创立于1794年,校园占地105英亩,是美国最早的传统寄宿中学之一,也是最早开始接收国际学生入学的学校之一,学生来自美国国内15个州和21个国家。这所学校和我们访问的米尔顿中学(MILTON ACADEMY)等其他4所,共同的特色是校园超大,建筑精美。
米尔顿中学地处马萨诸塞州,毗邻纽约和波士顿。在校园漫步,穿行于散落在大片大片草坪和树林之间的座座小楼,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深浅不一的绿色掩映之下,古色古香的洋房,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教室,温馨又洁净的宿舍,富有历史感的剧院中粉红椅子……昨天和今天,传统和现代,毫无间隔地融为一体。
老师们的家,多数在校园中。生活老师都由任课老师兼任,他们都与学生们同住在一栋公寓里。这里的公寓,其实就是国人所熟知的独栋别墅。除了单人间或双人间、三人间的卧室,还有设施齐备的厨房、洗浴间、运动室、洗衣房、游戏室。用国内的术语,生活老师与学生实现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不同的是,美国老师从来不像中国的多数家长那样训斥学生,而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变化,随时随地辅导学生的功课,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在内的多项服务。学生离开学校必须请假。上街购物,学校会统一派车,集中外出。小留学生们说,老师比家长还负责。
在米尔顿中学一间教室外的走廊里,遇见3个与中国有关的学生:一位白人女孩,随爸爸妈妈在北京长大,一口流利中文,曾就读于北京的国际学校;一位华裔女孩,曾在美国生活4 年,后就读于香港国际学校;还有一位中国女孩在北京和上海长大。3个女孩子很快乐地与我们交谈,用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很适应、很喜欢这里的学习生活。
一个博士教六个学生
我们访问的5所私立中学,全是名副其实的“小班制”。一间教室里,一位老师多则教10个学生,少则只有一两个。平均1个老师教6个学生。当然,也有更“夸张”的,比如已有170多年历史的萨菲尔德学院(SUFFIELD ACADEMY),是所私立高中,占地约350英亩,却只有400多名学生,但配备了150个老师,其中专业老师80多位、升学顾问5位,这里大约60名国际生,中国学生13人。
私立初中费伊中学 (FAY SCHOOL)是典型的1:6 即1个老师对6个学生的小班制。招生办副主任和奖学金负责人EDEN MCMANUS特意对我们说,他们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博士和硕士。其他高中老师的学历,就更不用说了。他指着一间教室说,那里正在上历史课,老师是哈佛毕业的。
在米尔顿中学,记者目睹了学生们上课下课的全过程。密尔顿中学的教室里,多数是在一张圆桌旁,七八个学生围坐成一圈,老师坐在其中,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教室布置,不像国内学校那样,一排排整齐划一,而是随意地摆放着许多书;科学课的教室往往一半是课堂,一半是实验室,学生们在这边做完实验,就到那边与老师、同学们讨论,甚至是激烈地争辩。有间地理教室,圆桌中间堆着许多书和鹅卵石。最酷的是,有间房屋布置得与书房毫无二致,中间几张小桌子,竟然是历史教室。
下课后,也有课间休息,学生们三三两两围在一张张圆桌旁,轻松地聊天、喝饮料、吃点心,书包横七竖八靠在墙边。那阵势,那气氛,活活一个大PARTY。
玛丽安娜伯利兹中学里的中国学生比较多,350名学生中有不少人来自中国。为了让中国孩子融入美国社会,他们提出要搞“沉浸式教学”,组织学生与美国家庭和学生互动,带学生们到美国不同地方,体验美洲的历史、文化。
多元包容但没想象中的“自由”
看美国大片多了,中国人往往认为美国人的生活就像电影那样,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其实,真实的美国生活与电影里演的,很不一样。
比如私立高中萨菲尔德学院有教会的渊源,但一直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就不那么包容了。他们像所有的私立中学一样,严禁学生穿戴美国人眼中的“奇装异服”。
美国的中学,学生没有统一校服,但要求更具体。来自长春、在费伊中学读初中的战相伊告诉记者,学校在着装方面对女生的要求是:不准穿露脚趾的鞋,要穿衬衣时,可在衬衣外加一件外套。而在柴郡学院就读的、来自深圳的男生告诉记者,这里的男生在正规场合必须打领带。
美国初中送给家长的手册里明确规定:女生吊带上衣的带子尺寸不得窄于1英寸(约3厘米)。高中的穿衣的规定(dress code),则是不能穿得短、小、露。学校对付违规者的办法是,准备了一些ugly black T-shirt,发现谁穿得不符合规定,就让她们换上这种又大又丑的黑T-恤,直至放学后再允许换下来。
所到的几所学校,离市区都较远,有的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更没有什么网吧可上。所有学校都有中文课程,但是中国学生唯一的特殊待遇是,重要的节假日会给中国学生加餐——“准中国餐”。除了中文课,其余课堂上中国小孩子只能讲英语。费伊中学的相关负责人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中国孩子的英语在这里只要一年就能过关。也许是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虚,这位负责人指着负责接待我们的一个女孩说,她的英语如何?同行者不约而同地称赞:太棒了。负责人说,她是刚刚才来美国一年的学生,英语原来是不行的。惊呀,我们原来以为领我们专程参观校园者,是学校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呢!
今天,就写到这里。美国的学费几何?中国孩子在美国要过几道关?有没有半途而废的失败者?美国的学校是不是都这样?下一篇再如实地向读者朋友一一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