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布莱特奖万里挑一
美国国务院的“富尔布莱特奖学金”的获奖者都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张娜和张帆是他们之中的中国代表。
来自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张娜正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知识产权法博士学位;来自厦门大学的张帆正在马里兰大学攻读海洋专业博士学位。
富尔布莱特项目除了提供入选者的学费之外,还给予生活补贴及参加学术会议和研究的补贴。不过,入选者要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需要有明确而过硬的研究课题。张娜正在做《中美著作权法的比较研究》,这个议题在美中备受关注,她认为这是自己入选的重要原因。
张帆的项目有许多学术会议,使他不仅与不同国家的学生有了交流,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张娜的项目经常请知名法律专家来开讲座,让她受益匪浅。
他们都对美国学术环境的宽松深有感触。张娜来美国后发现,美国的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与学生互动很多,而中国的课堂多数时候是老师在讲。张帆觉得在美国的实验室里,很多学生勇于挑战导师的想法,思维比较活跃。
张帆认为,留美中国理工科学生优势在于大多比较努力,学业成绩较好,发表论文也不少,弱势在于课堂交流和与导师的沟通不足,在文化上难以适应。他说,经常听到美国学生在聊天时哈哈大笑,而自己却觉得不好笑。
在与美国普通民众的接触交往中,张娜觉得美国人对中国人很好奇,会问“你们早餐吃什么,业余干什么”之类的问题。今年10月,张帆与导师和同学一起去中国开会,美国人都觉得震惊,因为中国跟他们印象中的完全不同。
在美国,张帆学会了潜水,这不仅是新的休闲活动,也有助于他从事海洋专业获取珊瑚样本。
新一代留学生没责任感?
许凯西从杭州一所名校本科毕业后,今年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陆瀛是厦门大学音乐系四年级学生,正在美利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做交换生。他们是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的代表。
打扮时尚,侃侃而谈,与他们聊天,你会感受到这些新新人类的聪明与自信。
他们都来自城市,都是独生子女。尽管父母对儿女远游不放心,每年20、3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他们是沉重的负担,但既然孩子愿意出去闯荡,他们就无条件支持。
许凯西本科时到香港做过交换生,对西式教育比较有认同感,而国内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她觉得自己竞争力还不足以找到好工作。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一句话给了她启发:“人在寒冷的时候就应该冬眠,积蓄能量,等待春天的来临。”于是她选择留学,继续给自己充电。她申请了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的十几所大学,最后选择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华盛顿。
相比之下,陆瀛来美国更随性。本来想在国内考研的他,偶然在网上看见美利坚大学的交换生项目,想尝试自己的能力。于是去年寒假,他恶补英语,考过了托福,一路绿灯就来了。
来了美国,陆瀛发现日子并不好混,刚开始到麦当劳买吃的都费劲,更甭提跟老师交流了。他在失落之余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要来美国?难道真是一时冲动?他下决心利用在美国的这一年有所收获,于是开始准备申请美国几所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因为他觉得美国艺术产业比较成熟,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借鉴。
在许凯西和陆瀛看来,美国远没有来之前想象的繁华与现代,但美国城乡差距小,生活安逸,物价低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他们在生活上很快适应美国的环境,但觉得文化上融入要困难得多。许凯西说,如果你不主动去跟美国人打交道,他们不会主动跟你来往的。陆瀛认为,有些美国本土人不够尊重外国人,这让他心里有点不舒服。
陆瀛说,老一辈理工科留学生在美国生活很舒适,但总感觉他们是异国他乡的打工者。而自己是学艺术的,要在美国出头很难,回国可能也是打工,但毕竟那是自己的国家,是主流文化的一分子,有归属感。
许凯西笑称,老一代留学生“鄙视”新一代留学生,认为他们轻轻松松就来了,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她的回应是:“时代在进步,中国在发展,我们比我们父母一代过得好,不是应该的吗?”
对于外界说80后、90后责任感不强,许凯西说:“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当我们考虑是否留在美国时,我们必须考虑以后父母由谁来照顾,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明年夏天即将毕业的陆瀛现在听林志炫的《凤凰花的路口》总是感慨不已。他说,人生的聚散离合就像无数的路口,珍惜眼前的机会,做好现在的事情,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