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家庭来说,留学都是一笔巨大的教育投资。而在关注留学回报的同时,不妨将经济观念纳入留学中,通过解读各个国家的奖学金申请、留学政策、经济氛围,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留学生活。
争取巨额奖学金一直是美国留学省钱的热门招式,但不少人认为这只是成绩优等生的专利。留学专家指出,综合素质好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如能尽早申请并凸显个性,也能成功申请奖学金,关键是要避开热门城市、热门专业、私立学校等。
近来留学澳洲的签证申请费上升了100澳币,澳币的汇率也有所上升,而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热门院校的生活成本一直相对较高,因此留澳成本相应有所增加。很多家长会误认为低学费就等于低档次,但其实在澳大利亚完善的高素质教育体制下,正规高校都具有很高的教学研究水平,会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和职业前景规划。因此想要节约生活和学费开支,可尽量避免扎堆申请大城市的院校,可转而选择西澳、南澳等其他州的院校。
一些中国学生在获得托福雅思成绩之后,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外国的学术语言环境,往往要加修语言课程,如果能够在国内打好语言基础,则可以省下一笔费用。如在国内上过一段时间的大学,或者在国内上的不是普通高中而是A—level或者是加拿大BC省的高中课程,进入加拿大的大学后,可申请减免学分,从而节省学费和生活费。
加拿大的学院转学分院校也可帮助学生减少留学费用,学费比大学便宜到1000 ~2000加币,主要申请对象为国内的应届考生、大一及大二在读生。通过转学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并凭借所获得的学分转到加拿大任何一所大学继续完成本科教育。
日本和韩国的留学费用相对较低,但消费水平不低,不妨通过精打细算过日子来省钱。大学周围一般都会有很多超市,而不同超市有不同的促销时间和一些廉价商品,留学生可据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购物。日本的公园、停车场、商场、寺庙附近常设有一些跳蚤市场,这里的二手衣服、小饰物、日语翻译机、玩具、鞋子、书籍等价格往往十分优惠。
专家建议
留意汇率变化分期换汇
中国工商银行天河工业园支行的陈经理建议,有意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应该提前做好教育投资的准备,因为准备时间越长,家长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也更多,对获取教育投资回报更有利。此外,家长在换取外币时,要留意外汇和国际新闻,国际形势也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化,家长最好能够分期换汇,汇率低下来时多换一些外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留学开支。
记者观察
教育投资增幅堪比房价
家有儿女乃至育龄期的广州人近来不难发现,每天接收的短信中,除了卖房子的广告,就是各种教育辅导广告。由此可见,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爆程度已经可与房产相媲美,教育投资费用增幅快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与房产市场之怪现状(老百姓一边骂着房价太高一边却在追着买房子)一样,家长们一边直呼教育支出越来越高、不堪重负,一边却又不甘输在起跑线上,想尽办法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为孩子买各种教辅用品。
记者调查发现,教育投资主要有四大块:课外辅导、学习用品、特长培训、出国留学。其中,课外辅导、出国留学近几年来增幅最大,几乎占到每个家庭教育支出的一半以上。对此,荔湾区陈嘉庚小学校长郑海光向记者感叹:“以前的家庭教育投资学费是大头,其次是学习用品与特长培训,但比例很少,不足20%。现在义务教育免费了,高中跟大学的学费相对人均收入而言,也已经不算贵了,但学费之外的教育支出却大幅上升,几乎占到教育投资的70%~90%。”
家长们的态度呢?记者采访发现,他们尽管大声疾呼“教育投资费用上涨太快”,却又称:“为了孩子多少钱都值得!”但是否真的值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的观点值得参考。他说,教育投资增加原因4方面:一是现代家长自身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二是广州目前教育风气有些不好,素质教育走得有些偏了,不少家长为提高成绩盲目投资;三是部分经济条件好、父母工作忙的家庭请家教带来了“鲶鱼效应”扩散,某家庭的父母没空管孩子,但有钱找了个厉害的家教,结果小孩成绩大幅上升,其他家庭于是纷纷效仿,从而催热各种教育产业。四是,教育培训市场的迅速崛起也为教育投资增长创造了环境。近3年,在广州,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各种教辅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出国留学培训班、留学项目让人“看花了眼”。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家庭教育投资的增加对社会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会,以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发展?但倘若像房地产市场一样,教育投资增长也到了众多普通家庭承受不起的地步,这将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记者注意到,在论坛与博客晒孩子教育花销的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项:课外辅导、特长培训、择校费、出国留学、学习用品等等,每一项开支都不小,算下来,很多家庭一年花费都达到了五六万元,尽管如此,家长们却一面抱怨,一面掏钱,显示出了对于教育投资的极大热情。
家长们对子女教育投资的热情无可厚非,然而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许多家长在这方面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一方面这与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的传统分不开。一家辅导机构的老师告诉记者,他听到家长对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再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好工作。”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是否拥有好成绩、能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成为一个学生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家长也存在从众心理和补偿心理。不少家长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或者因为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照顾不够,就期望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不仅仅是教育,其他方面也如是。
可以说,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的过分投入,实际上折射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变异竞争的偏执风气。在孩子教育上,需要理性、科学、有序消费。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实际的情况,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教育方式或者机构,毕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值得提醒的是,教育投资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有些家长似乎无视或回避这种风险,当家长意识到他所做的教育投资收益远未达到预期时,将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不愿想象,但希望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多为你们的孩子想想。(记者:李珍 徐珊珊 通讯员:陈海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