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留学“镀金说”
北京的宝先生已经快成留学方面的专家了,把儿子和女儿都送往加拿大念书的经历,让他对留学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宝先生告诉记者,他并不是单方面地支持两个孩子出国留学,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之上才决定让孩子出国。“两个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在情理之中,我们都支持。”宝先生说。
多年来,随着留学门槛、成本一再降低,不仅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到国外大学进行深造,成绩普通的学生也能到国外一些院校就读,在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和学生心中,出国“镀金”的想法逐渐形成,并不断付诸行动。数据显示,近三年放弃高考,转向SAT(美国高考)的中国内地考生将近3万人,而且每年的人数都在稳步增加。去年,北京市约有3000名考生放弃国内高考转向美国高考,今年达到了7000人左右。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多,不少“海龟(归)”积压为“海带(待)”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留学生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归来的曹宪芳女士现在就职于北京英卓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北京已经工作一年多的她对留学颇有感触:“从投资回报上来讲,除了那些特别拔尖的人才,我觉得留学投资在毕业五年之内是看不到任何收益的。”曹小姐表示,“我只能说留学是一个有价值的经历,但‘镀金’之说,可能在过去国内比较闭塞的时候还行,现在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曹小姐说,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做猎头,很多客户都是外企,“现在众多企业都很冷静地看待留学生,‘镀金说’根本行不通,他们知道现在留学生的水分,有些毕业于国外普通学校的留学生可能没有国内重点本科学校的学生竞争能力强,企业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
“要说留学生跟国内学生的差别,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思想。”宝先生的儿子阿木告诉记者,“出国可以感知世界。但不要盲目出国,学生、家长要对学校的资质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孩子也应该了解自己出国的目的,如果只听一些中介公司的‘忽悠’,难免会出现问题。”
业内人士提醒大家,理智对待出国问题。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条件,盲目选择名校、名专业不可取。出国之后,留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要理性地想清楚自己的目标,而且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的中介进行咨询,接受服务,以免受到误导导致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理智应对留学风险
曾经,留学门槛很高,很多留学人员成绩斐然,回报丰厚。随着海外教育产业的日益开放、中国留学政策的不断放宽,留学的形式、内涵也不断扩充,留学门槛在一些地方也有所降低。留学容易了,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国外,由于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以及缺乏对国际教育产业的有效监管,留学生日益成为无法保障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这不仅存在于澳大利亚,遍布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有着深切感触。
已经在英国学习四年的王强告诉记者:“在英国,中国人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一定比例,所以部分本国民众会觉得这是导致他们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原因。英国经济现在十分萧条,据说政府已经出台保护本国人利益的政策,相同条件应聘者,优先考虑本国人。”
在日本留学的李妍对此却很淡然,“在国外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我觉得一方面自己应该多学习一些该国的法律,遇到问题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多与人交往,在国外的中国人应该团结,一旦出什么事,应该互相帮忙。”
王强告诉记者,留学期间求学是首要任务,不想在读书期间惹来麻烦的想法,使留学生大多情况下都“忍”了,“但是我们也会用理智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有关专家也提醒将要出国留学的人士,在国外遇到被盗或遭攻击应立即报警;情感上的问题通过参加可以我们国家的社团组织来克服;如果碰到学校倒闭等比较严重的现象,可以向中国驻外使馆报告和求助,并可通过当初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交涉和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