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4日新媒体专电 上午9点,安徽省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的业务大厅已经人潮涌动,申请出境的队伍很快排到了大厅楼梯口。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来申请护照的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从5月中旬开始每天人满为患,其中有很多家长带着来申请参加国际游学项目的中小学生。”
暑假又至,再次引爆了海外游学市场,“一睹美国东西海岸常青藤名校风采”“直面招生官详解申请秘籍”的宣传口号,让不少人对海外游学趋之若鹜。记者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目标盲从,“游而不学”现象普遍,游学到底能学到什么?为何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环球雅思国际游学网站的页面上,去往美国的线路有15条之多,价格从35800元到54800元不等,一位负责带队的郭姓老师告诉记者,“多数线路已预定满员,只有3条线路还有少数名额。”
记者发现,名为“美国顶尖名校深度访谈营”的线路,仅仅是在15天的行程中安排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参观”校园,其他时间都是迪士尼乐园、中央公园等景点的游览。
尽管已经取消了去年近8万元的高价游学线路,安徽一家旅行社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行程在两周左右的游学营的价格比同类旅游线路仍然高出60%至80%。
该人士称,“美国大学多数是免费参观,对学生游学项目也有很大优惠,即使是收费景点,对学生也有很大的优惠。但这属于商业机构定价,很难说合理或不合理,只能靠消费者理性对待,如果盲目地冲着‘游学’名号参加,也只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游学风”近年来愈演愈烈,不排除部分家长跟风攀比的心态作祟,游学没有绝对的利弊之分,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果确实符合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家庭经济实力,那么不妨让孩子去开阔眼界;如果希望通过短期游学提高英语水平,获取所谓申请名校的“秘方”就太不切实际了。
在合肥工作的储女士对寄宿制、学语言为主的游学一直持保留态度。2011年,她带着儿子参加了为期10天的“俄罗斯之旅”,效果良好,今年暑假她决定和儿子再次踏上新澳之旅。
“我的孩子是学画画的,所以旅行安排上重点选择博物馆、画展,同时写生,不单纯追求一定要学好英语。”储女士说。
从俄罗斯回来后,孩子对能够亲眼细观以前在画册、电视上看到的建筑、油画非常兴奋,觉得很过瘾,不断要求再体验一回。这种正面的反馈让储女士觉得非常欣慰。
“游学不是放风筝,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对自己的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放低要求,不要指望十几天就培养出一个天才来,更不能盲目追求高价。”储女士建议。
然而抱着“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为女儿报名参加“英伦风情游学夏令营”的北京的梁女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女儿回国后说英语的积极性没见提高,却如数家珍地翻出大包小包纪念品,告诉梁女士在英国“玩”得有多开心。
原来,梁女士拿到的合同中并未写明游览景点和参观高校的日程比例。16天中,旅行社只安排了4天上午游览牛津、剑桥等名校,其余时间都是景点观光,每到一地导游都会安排购物活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让孩子疲于奔波,根本没有机会和校园里的学生们深度交流,全听导游用中文讲解,英语口语更是无从提高。
远隔万里的游学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去年暑假期间,江苏南京曾发生花了4万元参加英国伦敦游学夏令营的初中生遭同团大学生殴打事件。事件发生后游学团主办方试图拖延了事,引发家长不满,当家长想诉诸法律时,却发现自己把孩子托付给主办方,连一纸协议都没有。
记者调查发现,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交叉地带”,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都尚未对游学市场作出明确的规范,对其监管涉及的政府主管部门也较多,如经营资质审查、广告及合同监管涉及工商部门;对旅行社的投诉处理涉及旅游部门等。
“但不管是什么主体组织的游学,只要牵涉到中介出国,都要与消费者签订合同。可以说,合同是消费者对游学组织者、中介方、服务方最直接的约束。”安徽省工商局合同监管处处长卫琳说。
她建议,在签订游学合同前,首先要审查对方的资质,是否能够办理或代理出国,是否通过将消费者“层层转包”而隐藏风险。“可以利用各种公开信息平台查询对方的资质、诚信度、投诉和失信处罚记录等,主动做好预防。”卫琳说。
同时,在签订游学合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自制合同”,尽可能地使用主管部门提供的“范式合同”。卫琳告诉记者,消费者可以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去咨询,看看自己签订的游学合同是否有霸王条款、核心条款缺失、权利义务失衡等问题,避免万一遇到问题导致“维权难”。(记者:杨丁淼 马姝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