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由美国女孩黛西霍尔多夫拍摄的名为《不知身在何方》的照片,用镜头讲述了一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留学 生活。照片中,有男生女生在宿舍里吸着烟,沉浸在麻将的拼杀中;有中国女孩孤独地坐在大多是高鼻子深轮廓的课堂角落,敲打着自带电脑的键盘;有舍监挨户敲门试图说服总是呆在自己宿舍里的中国留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增强他们与美国学生之间的互动……一张张画面是那样真实,却似乎与大家想象中的留学生活大相径庭,而这些照片传达出的信息无疑带给照片中学生的父母及社会大众更多的是震惊与失望。
黛西这样解释到《不知身在何方》的意义,“这些中国学生即使身处俄亥俄的雅典小城,却仍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他们感觉自己被扔到了一个文化融合氛围并不理想的地方。”黛西说从她的镜头里,她感觉到这一批批中国留学生从他们父母那边受到的无形压力。过去5年,赴美的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100倍,涌现了大批读大学、读高中,甚至读初中的小留学生背井离乡,求学于异乡。他们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背负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但是横亘在眼前的现实却是另外一回事情。许多学生由于语言基础差加上自身不努力,他们的国外留学变成了语言班留学,4年的大学生活都荒废在语言班里;有些学生或许在出国前报读了许多语言强化班,通过了国外学校语言班的测试,但由于未能完全适应当地的教育学习模式,他们可能要比当地学生花上1倍到2倍的时间去学习。突然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转变,使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留学生们直接被卷入异乡文化的洪流,如此的留学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问题隐患,憧憬的留学生活也因此被搞得支离破碎。
当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在国外学校得到质疑,当试图融入国外生活时频繁碰钉子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浮出“水面”时,许多学生与家长开始意识到出国留学不应是一种“突击”行为,而更应该是一种在有了充分准备、有了一个缓冲期去适应的“渐进”行为。
于是,如何理智且谨慎地面对留学,成为家长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选择与衡量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优势与亮点慢慢显现出来。学生的语言功底得到了磨练,注重实践与探索的教学模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由于教育方式和学制与国际接轨许多毕业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学生更受到国外大学的青睐,优先获得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毕业于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时装的朱天悦、周俊、杨艳、黄莎、闻慰等学生,都分别收到美国约翰霍普斯顿大学、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等全球顶尖知名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而这些学生只是东华莱佛士前往国外深造的“冰山一角”。正如深造于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的杨艳所说,“东华莱佛士不仅帮助我掌握了有关时装设计的基础知识,更让我之后的出国深造变得更加简单化。”东华莱佛士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为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国外教育模式及日常生活省去了许多不必要花费的宝贵时间,并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中如鱼得水。
如今,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外虽拥有“量”的保证,却早已逐渐失去了“质”的保证。留学,理应让人生有多一种可能、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更是让学生能够放眼去看更广阔的天地,如果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止尽地适应环境、自我封闭、甚至叛逆荒废上,实在得不偿失。所以,何不换种角度思考,另辟蹊径,给孩子一个缓冲期,在国内做好一些准备,再从容踏上海外求学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