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系的李博,满怀憧憬地踏上美利坚的土地,来到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海洋系读研。然而开学才一周,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兴奋感便荡然无存。他苦恼地发现,课堂上教授讲得津津有味,自己却茫然不知。听不懂,成了他遇到的第一个障碍。“老师讲得很快,我根本就跟不上授课的节奏,而且老师手写的英文更成了我的梦魇。”回想起当时的狼狈,李博颇有感触。
最大障碍在听写
“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对我好像不大,基本上来美国1个月左右,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李博说,英语的听、说、读、写4个方面,他最差的是听和写。
“把自己写的跟导师改过的比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写的那个什么也不是,语句上只属于初级水平。我们说的,美国人大多听得懂,我们中国人的发音还是不错的。而对于读,本来以为它是自己的强项,但是后来发现自己的速度完全不行,主要是读得太慢,而且需要借助各种翻译工具的辅助。”
“出国前,有前辈让我带上录音笔,把老师的授课内容录下来。”李博笑着说,“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听一遍。”
根据自己的经验,李博认为,GRE考试的词汇量并不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少,刚出国的同学在听说上有所欠缺,是之前缺少英语语言环境。
专业词汇最苦恼
与已经来到美国将近一年半时间的李博相比,语言难关给2009年8月才来到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读水产专业的张葭人,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出国半年以来,感触最深的是语言关。尽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初来时与美国人交流往往是磕磕巴巴,表达意思并不能清晰明了,遇到想不起来的单词还要用手势或肢体语言和对方沟通,这时候才知道实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型只有在对话和交流中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融会贯通。”虽然到国外时间不长,但谈起语言难关,张葭人有着说不完的话。
“上课时老师的语速普遍很快,再加上课程涉及很多专业词汇,因而听课的难度比较大。”张葭人说最令他苦恼的主要是老师讲课时所使用到的专业词汇,“语言不过关也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而第一个月的学习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之后每天都要在语言上下大工夫,更加刻苦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