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国本土大学费用,享受意大利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留学意大利所特有的优势,让不少原本想挤“英美留学独木桥”的学生改变了留学规划。
2009年,在浙江一人才招聘会上,某企业打出招聘意大利语销售人员的启事,年薪15万元人民币,但3个月无人“接招”。近年来,浙江外贸出口型经济快速发展,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留学专家介绍说,小语种人才正逐渐显山露水,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下游需求牵动上游留学,小语种国家也渐渐成为留学热门。近几年去意大利留学的人数,每年呈30%~40%的趋势上升,而这些学生毕业回国后,月薪高达700欧元(约7000元人民币)以上。2005年底意大利政府和我国签订了“马可·波罗”计划,使得意大利留学更加开放,学校申请更方便,签证更容易。欧元汇率下调使费用大幅降低,意大利已成为中国学子的留学新宠。
高等教育影响了全世界
喜欢足球的人都知道,意甲是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喜欢服装的人都知道,意大利有设计之都的美誉……除了这些,意大利还有让全球瞩目的高等教育。
意大利是欧洲首开现代教育之先行者。其大学教育制度对欧洲和世界大学的教育制度产生过“世界级”的影响,世界第一所大学就诞生于意大利。
意大利现有55所国立大学、14所非国立(私立)大学、3所理工科大学、2所外国人大学和众多美术、音乐和设计专业学院,中国承认学历。意大利的传统优势专业包括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建筑、雕塑、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考古、葡萄酒酿造、文物保护等;另外法律、医药、机械、经济贸易、金融、工程水利、新型建筑材料等专业,也居世界前列。
留学顾问建议:艺术类、机械类、建筑类、古文化遗产保护类专业,很有意大利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专业就业率高,值得中国学生就读。
学费生活费低 医疗福利好
出国留学,费用往往是家长不能回避的问题。与英美等国需要高昂的费用不同,截至目前,意大利仍保留传统,不将教育作为盈利产业。国立大学免学费,每年只收取注册费约500-1500欧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10万元人民币以上,尤其适合工薪阶层家庭。
在意大利,生活费是全欧洲最低的。除了重点城市,吃住行每人每月仅需400欧元左右。留学生每周可以打工20~25小时,诸如咖啡厅、比萨饼店、当导游等,完全能平衡在意大利的生活开销。
一般情况下,去意大利留学第一年费用分为两种——2月份入学:语言费+生活费+其他杂费=7000欧元;9月份入学:注册费+生活费+其他杂费=5000多欧元。
意大利大学的奖学金分为:食宿奖学金、现金奖学金、学生福利式助学金(或学费减免)。此外,学生还有助学金(或注册费减免),根据学生家庭收入等决定,和成绩没多大关联,并且申请方式相当容易。
在意大利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每周打工20~25小时。按照意大利劳工工资标准60元人民币/小时计算,中国留学生每月大约可以赚到5000元人民币。用这笔钱来支付留学意大利的费用是基本没问题的。
在意大利就读的留学生,只要统一参加学生医疗保险,每月按时缴纳学生医疗保险金,就可以享受其完善的医疗福利。这解决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后顾之忧。
入学门槛低 签证率高
中意两国政府鼓励中国学生到意大利学习,意大利众多知名高校包括世界百强大学纷纷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申请门槛低,招生学校和专业选择余地大,全部50多所综合国立大学及100多所艺术类国立大学的700多个专业基本都可以申请。申请人只要符合申请资格并认真按照意大利使馆的签证要求准备材料,签证成功率很高。
意大利学生签证为“申根签证”,持有学生签证可以自由出入25个欧盟国。既然到意大利留学,怎能不饱览欧洲名胜?申根签证使你的旅行变得轻松顺利。
意大利是艺术的国度,一个拥有绘画史和雕塑史的卓越艺术大师的国家;一个探险家和革新者的乐园;还是时尚服饰和发动机的故乡;追求奢华、热爱歌剧、手工艺品和科技研发的故乡。当你闭上眼睛想象未来的时候,你会沉浸在一种充满历史、艺术、建筑、创新和高科技的氛围中。请你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梦想,你可以停止想象,让梦想成真!
当梦想照进现实,你只需努力!
欢迎技术移民 就业前景广
意大利意识到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更多的移民力量,尤其需要年轻一代知识型移民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1998年意大利颁布了第一部移民法,法律明确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意大利毕业后可以工作、移民;2007年推出“蓝卡”计划,相当于美国的“绿卡”,旨在使欧洲对高技术移民更具吸引力;2009年3月底意大利内政部特别通报,本科以上人员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提出转换居留的申请。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意大利技术移民越来越受欢迎,留学生可以在意大利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
意大利和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是发展双边关系的优先领域。意语人才匮乏,中国很多企业高薪难求意语人才,意语人才已经进入我国十大紧缺人才行列。这使意语人才有着极大的用武之地,无论选择回国就业,还是在意语国家,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记者:刘同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