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腊月开始,“艺考”便成为美术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对于美术生而言,他们要经历联考和校考,最后到6月份和其他普通文化生一样参加高考,如果说美术联考是美术生必须经历的战场,美术校考则是离理想院校更近的敲门砖。
美术联考是针对美术特长生的全国各省独立组织的一次术科高考,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专业省级统一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以美术联考成绩作为报考本省高校的专业成绩,除单考单招的美术院校外,其他的艺术院校都依据联考成绩作为生源录取的专业成绩。
校考是指目前国内比较权威,或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还有各大院校的艺术系对于美术类考生单独进行的考试,由本学校决定成绩和是否录取。具有校考资格的院校都是在专业领域比较领先的,像国家规定的具有校考资格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本科院校及13所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想上这些好学校,都是需要参加单招考试的。
近日,2018各大美术院校的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基本落下帷幕。这些万众瞩目的考试,牵动着千千万万考生和家长的心。艺考之路,个中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最能体会。无论是多年努力拼搏奋斗的考生,还是背后一直默默支持的家长。作为艺考最中心的人,他们并肩作战,为理想与目标共同奋斗。考场内考生倾尽才华,考场外家长期望守候。艺考路上的点点滴滴终于在此刻成为冲刺的动力。
在此之际,编者邀请了一名应届美术考生的父亲写下了他陪伴女儿八个多月集训的点滴,以及在陪考的日子里,每一次校考结束后,看到人海般从考场涌出来的考生,悲从中来的感慨。同时还约请了两位当年也在美术考场拼搏,且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是分享,也是一份祝福。
- 老生谈 -
踏进美院 并非偶然
■ 俞琳艳
学习画画,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小时候就喜欢的事;选择美术,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慎重考虑后许下的梦想;踏进美院,并非偶然,而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小学时对于涂涂画画就有着浓厚兴趣,当时不知从哪听说“素描”这一概念,就迫切地想要学习素描,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从小学到高一这段时间里,全凭兴趣所趋,我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断断续续学着素描。
原先,作为文化生,我的文化课保持着还不错的状态,对于艺考也不太了解,一直以来只把画画当作业余爱好。直到高二,偶然了解到,文化生也可以参加艺考,进入艺术类院校。得知这个消息,没有过多犹豫,不管身边同学朋友的不解与老师的惊讶,我决定选择从小就喜爱的美术,并希望考取中国美院的设计专业。
如所有美术生一样,背起画袋,提起画箱,擦擦蹭满铅笔灰的手指,挽起沾满颜料的袖子,我成为千军万马奋斗中的一员,过起了有苦有乐的画室生活。艰苦不用说,所有考生都有着深刻体会,寒冬里刷调色盘时冻红的双手,画速写作业时频频打架的眼皮,被沉重画具压痛的身躯,再加考学压力,让我们直呼“压力山大”。
但我这里要说的,也是我一提起考学首先想到的,是这段日子的珍贵之处。那时我们有着简单明确的目标,在最灰头土脸的日子里调出最斑斓的色彩。新抠完的颜料盒重焕生机、鲜美无比,纸上绘着的对象层次分明、肌理感人;在画架林立满地狼藉的教室里,老师一边大刀阔斧地改画,一边与同学们谈天说地侃大山;回到寝室,把东西一扔,往下铺一坐,忘却了满手铅笔灰,室友就在大伙的一片愕然中削起了桃子。我们在那时那地,大约就耳濡目染了一种叫做“艺术家”的清奇与洒脱,从此与艺术再难分离。
说到考学,每位艺考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之道,个人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第一,画室里,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老师改画和范画时一定使劲往前凑,仔细观察老师的方法与技巧,这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遇到不会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心得。
第二,学会分析和总结。第一步知道什么样的画是好画。第二步多审视自己的画,找出不足的地方,做针对性的练习。第三步,学会的知识点要及时总结巩固。绘画的手上功夫固然重要,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突破。那时我床边就一直放着一本小本子,每天睡觉前回顾一下当天的收获和不足,第二天有意识地去克服难点,如此累积,逐个解决不足之处。
第三,保持乐观心态,练就强大内心。即使反复练习一时间也难以解决难点时,或是眼看别人频频进步自己却在原地难以突破瓶颈时,心中难免焦虑是正常的,一方面静心找原因,另一方面,告诉自己“慢慢来,我可以”,坚定的信念才是我们最终的制胜法宝。
第四,考学其实是拼精力拼体力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平日学习时尽自己所能,真正考试时也就不必过分担心。考前多向学长老师了解考场状态,灯光、模特、角度、位置、竞争者、画姿、以及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临场发挥。因此平时注意全方位练习和考场模拟,这样上考场也能镇定自若。
最后,就是放稳心态,大胆发挥。对每一时间段画面所需达到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时间。模特休息时,站远观察自己的画面,如有问题及时拉回来。
梦想终于实现,我满怀激动,踏进国美大门。这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资源丰富、机会颇多的大舞台,各式各样的“艺术家们”在这里穿梭和创作。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得每一个艺术细胞,都能在这里得到释放,每一次的灵光闪现,都能在这里得到升华。在这里,除了保证课业与学习,我经常参与各种学生活动、志愿活动与社会实践,从参与者到组织者,个人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常跑各式展览、讲座与演出,在课外也吸收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创作满含热情,参与校内外及国际性的专业大赛,不断激励自己;尝试课外设计项目,真正实践所学,积累实战经验;不断尝试新体验,开拓眼界,积累灵感。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与其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如说更多的是学习观察与思考。这个专业对我个人影响很大,仿佛打开一个新世界,从观察事物的角度,到记录生活的形式,到表达情感的途径,学着不给自己设限,相信可能,相信改变,去创造作品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俞琳艳,中国美术学院视传系品牌班在读,现任班长。2017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组委会成员之一)
- 老生谈 -
带着初心 去画画
■高辉
中国美术学院,这是一所令无数学习绘画的学子们向往的学校。在这里可以接受到最传统的中国艺术,体味传承老一辈艺术家治学、求艺的态度,也可以与时下的前沿艺术互动,开拓我们的视野。在这里总会有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你我。
说起我怎么会走上绘画这条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我的叔叔,可能从小受他的影响,耳濡目染,慢慢喜欢上了写字画画。学习绘画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周围学习绘画的同学朋友说起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这两所艺术学府,如同清华、北大一样,它们是艺术的最高殿堂,在那里能够学习到最纯粹的艺术,有最好的老师教授知识,从那时起,我就燃起了考中国美院的斗志。在我离开家乡去杭州的前一天,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杆子戳到底”6个字,时刻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艺术,就不能放弃,要考上最好的学校。
美院每年考试都是正月十五前后,我们大多数考生都留在杭州过年,说来也奇怪,虽然有好多同学想家,但我们一起努力备考也倍感充实。专业考试结束,成绩也很快出来了,很不幸的是我的专业离拿到专业合格证只差一分,第一轮就被美院刷了下去,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崩溃。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翻开了日记本,看到了给自己写的六个字,眼泪不禁滑落。第二天我去跟父母说:“再给我一年的时间吧,我想考美院!”如果再次失败,我就参加高考,选择别的路,父母最终同意了,叔叔也支持我的想法,叔叔说我有了花鸟画的基础,可以考美院的山水专业试试。
第二年我又来到了杭州继续在考前班学画画。考前老师建议我要加强书法的练习,书法在专业课考试中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书法对于山水画的提高特别有帮助。有了上一次的失败经验,我特别注重对技法的训练,重点练习山水树石,好好体会在临摹过程中前人的用心。我和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经常会去杭州的一些景区写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对古人的理解。也会一起讨论对一棵树的几种不同处理方法,找到最好的描述对象的方法,然后再与前人的创作进行比对。每天我们都会画到深夜凌晨,第二天一早再拿去让老师点评。在每天充实的画画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专业考试的日子。
这一次终于如我所愿,报考的国画山水专业我考取了第二名。回到老家后我们这些艺考生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因为要取得最后的成功还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我以综合分数第二名的成绩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
谈到我顺利考取美院的经验,我觉得美院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要高些,考山水的会加一些花鸟的知识,花鸟的会加一些山水的要素,但是对于书法都是必考。作为艺考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奋努力,要多思考。竞争压力很大,坚持到最后就会胜利,尤其是考前那几天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考试正常发挥。
我现在已经中国美院研究生毕业,这么多年的美院学习让我觉得,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自己的意愿,只有这样你才会为之去努力。
(高辉,2010年考取中国美院本科山水专业,2014年考取研究生山水专业)
- 家长说 -
一个艺考生家长的陪考感言
■薛原
美术校考已近尾声,作为一名应届美术考生的父亲感慨颇多,女儿问我,若一个证也拿不到怎么办?我回答:相信自己的实力。女儿再问,为啥不让我复读?我答:能上哪所院校就上,只要能学你喜欢的油画专业。
每次校考看着女儿淹没在人群中,目睹着这些背着画包拖着颜料车的考生一队队沉默着走进考场,作为一名送考的父亲总会涌上难言的惆怅,心里在一阵阵揪紧。多年前读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一书里谈人数规模巨大的中国独有的美术艺考生现象时,还只是读别人家的故事,并无切肤之痛。前些日子读王犁《忍不住的表达》一书里他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观察谈当下美术生高考现象的“忍不住的表达”时,就有了感同身受,也有了忍不住的表达。
女儿从小喜欢绘画,初中时画了一系列以自己为形象的《戴蓝框眼镜的女生》并在毕业时举办了第一次专题画展,高中时顺其自然成了美术生,开始专业训练。正是这种为美术高考的训练,让作为家长的我和作为美术生的女儿对“绘画”有了更切合现实的体验,作为“创作”,她可以自由地绘画,但若参加高考,必须按照素描和色彩的应试训练来。女儿很快说其实学的都是素描和色彩如何刻画的套路,还好,女儿适应性强,耐心地开始了追梦的训练,素描色彩之外,又加上每晚的速写练习。很快,面临选择,将来考造型还是设计,在训练上是不一样的。也才得知,考造型意味着在绘画上的要求更高,将来校考难度更大,而毕业后的出路更窄。老师对学生是负责任的,又怕家长不了解,再三劝说和沟通,但女儿仍然选择了美术,画家梦在召唤着她。作为家长,对她的选择尽情支持。既然喜欢,那就坚持吧。
高一和高二,因为有文化课会考,还不能对绘画全力以赴,到了高二会考结束,便进入高三绘画集训期,女儿去了之前她寒暑假所在的北京以造型培训为方向的某画室,自此至今,这8个多月来的集训生活成了女儿和我们最大的痛,尤其对女儿的绘画梦简直成了噩梦,她从去年7月1日开始集训,第一周晚上下课后打来的手机电话往往含着哭声说,怎么办?画得太差了!起初我很诧异,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有许多复读生已经在画室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培训。
这种考前集训,合理吗?有必要吗?这种高强度的从早画到晚的绘画训练,符合艺术规律吗?女儿吐槽:套路,全是套路,不按照带教老师的要求画,就不合格,必须依照老师的绘画步骤画。女儿虽吐槽,但也承认,依照老师画的,进步就是快,“画得好看”。如何画得像老师的范画成了能否进步的不二法门……作为家长,当然知道这是应试教育的后果,但是,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吗?尽管这种培训对于一些个性强的考生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譬如女儿告诉我,在画室小组里有几位本来喜欢绘画的同学最后的态度是:将来坚决不再画画了。但是,也明显看到,正是这种集训,也让女儿经受住了磨炼,更坚定了绘画之路。
在陪考的日子里,看到人海般从考场涌出来的考生,有种悲从中来的感觉,这种考试方式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面对人数巨大的美术考生,若不采取这种相对公平的考试,问题会更多。尽管美术生之路充满辛苦,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应承受,相信自己的明天,艺术追梦是没有捷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