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现场报名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吸引了数千名考生前来报名,多个展台同时接受考生交费,现场排起了长龙。
□本报记者 朱士娟 潘奕轩 实习生 李岩 马晓萌
又是一年艺考时,山东10万考生走上艺考路,但很多考生选择艺术的初衷并非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而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大学文凭,很多艺考生与其说是在“画梦”,倒不如说是在“画饼充饥”。记者随机调查了76名2012届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近七成毕业生没有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艺术类工作,不少学生毕业半年多了仍待业在家。回想四五年前的艺术考学梦想,不少毕业生表示学艺捷径的肥皂泡在就业时被现实无情戳破。
愁 艺术生毕业半年多仍待业在家
最近几日,小宁(化名)走在街头,感到一丝落寞,看着那些背着画夹或乐器来济南赶考的艺术生,他想起了5年前的自己。那时,他也是一门心思投入到艺考大战中,选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高考时他很幸运,靠突击学艺如愿挤进二本院校。但让小宁意想不到的是,4年大学之后除了得到了一纸文凭,几乎什么都没得到,至今已经毕业半年多,工作依然没着落。
从去年年初考研失败到现在,小宁记不清投了多少份简历,面试了多少家单位。近半年来,只要有招聘会,他就跑去看看,却始终没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他还记得一家电视台的招聘负责人曾对他说的话:“你这个专业的学生太多了,每年一抓一大把,但几乎个个都无法立刻上手工作。”“我想从事一份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可是这个专业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都太难了。”小宁挤出一丝苦笑,现在的他,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4年前进大学门容易,现在要还当时的债了。”
在济南一所高校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四学生小郑,虽然没有毕业,但也已经在经历着小宁的迷茫:投出去的简历如大海捞针,眼看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到现在却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心里没着没落的。
难 艺考捷径好走 就业可没捷径了
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山东艺术类考生达10万人左右,较去年增加一成,这是近年来山东艺考的第二次回暖。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赶考的艺术生是“半路出家”学艺的。“我就寒假突击学了一个半月,目的就是想考个一本学校。”18日,来自章丘一所中学的小王在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艺考报名点排队等候报名,她告诉记者,她在寒假期间才突击学的编导专业,目的就是想考个好大学,“我平时能考480分左右,也只能上个二本,但我想上个更好的。”
近年来,艺考因门槛低、录取率高,被很多考生看成是上大学的捷径,很多平时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因为选择艺术而升入较为满意的大学。但摆在考生面前的一个尴尬是,走艺考这条路,上大学容易就业却难,而这个事实,大多数学生是在毕业时才真正看清。
18日,记者随机调查了76名2012届艺术类毕业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其中播音主持专业33人,仅有3人从事与该专业完全契合的工作,从事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有11人,剩下的19人从事的是与该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35人,仅有11人进入电视台从事相关工作,而剩下的24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有的当了村官,有的当了交警;文管专业7人,无一人从事文管相关工作,其中有6人待业,1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真正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艺术类学生只有三成多,近七成的艺术生在顺利迈过高考门槛后,毕业时面临了就业难的尴尬。
险 多个艺术专业亮红、黄牌就业警示
浙江传媒学院山东报名点领队王平认为考生走艺考捷径上大学是不可取的,有经验的考官通过向考生提问,让考生展示才艺等环节就能看出学生是不是“半路出家”。
今年在10万名报考艺术的学生中,有近4.5万人选择了美术专业,作为艺考大军主力的美术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去年6月份,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列出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其中动画专业被亮“红牌”,艺术设计、美术学专业被亮“黄牌”。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指出,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达到15.6%,其次是音乐类专业,失业率达15.0%。
山东艺术学院一位老师曾介绍,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般为美术教师、美术编辑、美术指导、美术设计、文化艺术管理等,因为专业特点所限,就业方向确实比较窄。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报名参加艺考的考生和家长急于拿到统考合格证和校考的有效名次,认为只要有了这些就意味着拿到高考录取的“提前入场券”,却忽略了几年后的就业问题。
2012年毕业的小赵,本科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半年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提起孩子找工作的事情,小赵的母亲就皱起眉头:“4年前报工业设计时,听说这个专业还挺好找工作的;4年前高考录取时,艺术提前批次录取,儿子先拿到通知书,但现在他的很多同学都找到工作了,他的工作一直没着落,太愁人了。”小赵的母亲感叹,这个世界是公平的,4年前高考省的力气,4年后找工作都“补”回来了。
家长陪考耗时1月花钱数万
今年艺考报名点出现不少“代报族”
一手拿着保温杯,一手拿着报名表,18日早上9点多,来自泰安的艺考生家长国先生在浙江传媒学院报名点前已经排了好长时间的队,他的任务就是帮孩子报上名,双手已被冻得通红的国先生时不时地踮起脚尖张望,却总是望不到队伍的尽头,济南只是他陪考第一站,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将马不停蹄地奔赴淄博、潍坊、北京、上海……又到一年艺考时,这个艺考不仅是艺术生的“战场”,也是家长的“阵地”。
家长“代报族”现身报名点
18日是济南考区艺术校考报名首日,不少院校报名人数爆棚,早上8点半,设在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操场上的浙江传媒学院报名点前,排队报名的考生已达近千人,将400米的跑道围了好几圈。仅仅过了半小时,队伍已经延伸至操场外面,站在高处向下俯瞰,整个报名场面呈现一个“9”的形状。“按照现在情形,今天报名预计能达到5000人次。”浙江传媒学院山东报名点领队王平说。
此时,国先生正站在“9”的末尾处,“看这情形,得排一上午。”国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早上他开车从泰安赶到济南,按照设想,明后天还得去淄博和青岛给孩子报名。“艺考这个考法,家长和孩子都得奔波,估计这次艺考下来,我得花上40天时间,此外,还得搭上几万元的费用。”国先生说,孩子得复习考试,所以报名的工作他就替孩子承担了,省内的报名点还可以开车去,但北京、上海等省外报名点只能坐火车或乘飞机,“要是只有统考,没有校考就省事多了”。
排在队伍前面的杨先生来自淄博,早上6点多便来到报名点排队,已经站了将近3小时,满脸疲惫。像国先生一样,他也是替孩子报名,“孩子在北京考试,来不了,我就请假替他报上名,估计得报五六个学校。”杨先生说。
七旬老人陪外孙女赶考
山东艺术学院的报名处人头攒动,70岁的马玉梅提着布兜站在屋子最边上,不敢随便走动,生怕被忙着报名而来回“奔波”的人撞个趔趄。虽然远离报名队伍,但她仍伸长脖子,焦急地寻找着长长的队伍中外孙女的身影。
17日一大早,马玉梅才从济宁匆匆赶到济南,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陪外孙女参加艺考。“我闺女要带着孩子考试,不放心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就让我一起来了。”马玉梅告诉记者,本来女儿让自己在宾馆休息,但自己一人在宾馆坐不住,又不放心外孙女,再三坚持之下还是跟来了。“我不认识路,连住在哪个宾馆都说不清,索性就跟着她俩跑呗。”
马玉梅的孙女学习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此次预计报考六七个学校,除了济南,还要去潍坊、青岛参加考试。一想到这半个月的时间中孙女要不停地折腾,马玉梅十分心疼,“孩子太不容易了,考试安排得这么紧,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问及自己累不累时,老人脸上泛出慈祥的笑容:“我没事,身体好着呢,就当玩了。” (记者朱士娟 实习生李岩 马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