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记者在复旦附中考场门口,还遇到了从外地到上海赶考的小董。同样是第一次考艺特生,小董考话剧“纯属意外”。“我从没学过表演,就初中学过一年多主持。”。小董说,复旦大学的话剧测试分为自编小品、诗朗诵、才艺表演三部分,后两者他不太担心,前者虽有欠缺,但他也自编自演过不少小品在学校演出。“器乐类要靠功底和常年练习,但话剧是可以"突击"的。”
对小董来说,“考前经济”最大的一笔支出,是出门考试一家三口的差旅费。“省里好的高校少,想上名校,就得去外地考。父母不放心,每次还要"陪考"。”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天去明天回的“空中飞人”日子并不好过,“候机时做作业,飞行时看书或休息,去宾馆路上想表演,到宾馆做作业,尽量早睡早起,考前再练几遍”。
除了报考复旦的话剧艺特生,小董今年还同时考了人大的主持艺特生,以及西安交大、香港大学的自主招生。“我成绩还行,属于一流高校差口气的那种,但有些文艺特长,那就"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咯!”
“客观上,有大把艺术生和艺校生在觊觎那些少得可怜的艺术类工作;主观上,没人愿意浪费名校文凭的含金量”。
教育部曾明确,招募艺特生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但在不少艺特生看来,这一条已经落伍了。
“80后、90后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谁没点艺术特长?校园艺术不靠艺特生,也没什么问题。艺特生,不过是我们上好大学的捷径”。
进入大学后,和学校签订了艺特生协议,但对“规定动作”,小林总是“有事就请假”。之所以这般“霸气”,主要是考勤对她毫无约束力。“缺席不能让我离团,不能让我退学,也不能让我毕不了业”。
小林也渐渐发现,大学并不需要她这种“三脚猫”。合唱团除了有艺特生,还会招艺术生做“台柱”,另外还向广大普通学生敞开大门。在合唱团,小林很没“地位”在艺特生中,她水准一般;与音乐系艺术生比,实在相形见绌;同一些受过声乐训练的普通学生比,也未必占优势。
由于唱歌门槛较低,小林更无法从校园艺术活动中满足虚荣心。艺特生面对“草根明星”的挑战,有时颇为无力。在小林看来,即使是合唱团团长,也难逃“厄运”。比如“校园十大歌手”这类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团长从未参加过,“因为她会习惯性"美声腔",拿不了高分”。再如各类非官方活动,团长也极少受邀演出。“"美声"让人感觉庄严,没人爱请她唱”。没了鼓励,小林对唱歌更没了兴趣。
和小钟在大学找到艺术“第二春”不同,小林学了9年的黑管,在大学几乎全部荒废了。
“从小考艺特生,为的不就是那些名校文凭?什么艺术才能、艺术理想、艺术追求……要有的话,我为什么不考艺术院校?”而父母也常告诫她,声乐也好黑管也罢,最多是一技之长,走艺术道路风险太大,不能作为安身立命的法宝。
小林甚至还找到了“官方支持”。学校艺教中心的老师告诉她,学校希望把艺特生培养成综合性人才,而非艺术类专业人士。
于是,小林与艺术“分手”之心决绝。读好广电专业,成了她的惟一目标。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认真完成作业,大一时,她积极参加校电视台、DV社等社团,大二起更是把大量时间花在实习上。通过家人联系,她先后在同一电视台的三个岗位实习。
电视台招聘时,小林递交的简历较之普通学生并无特别,同大多数艺特生一样,他们只是在“特长”里显露出与才艺藕断丝连的关系。小林说,自己还不算“聪明”,班里另一个艺特生曾打电话给同系上一届毕业的HR学长,请他面试时不要泄露自己的艺特生身份。
毕业时,小林顺利拿到了电视台的录用函,并工作至今。
有趣的是,毕业后的她,反而又与艺术扯上了干系。“几次单位文娱活动,我都主动表演黑管和唱歌”。当然,小林自有一番心思:一来可以让领导同事觉得自己多才多艺,获得好评;二来没人知道她曾是艺特生,对表演水准要求不高,没压力。单位里,有人问过她是否考大学时曾靠艺特生加分,她的回答似是而非。“我算艺术生吗,我可不是音乐系的”。
“脑筋活络”的小林,在校时虽饱受艺特生的指责,但并不以为意。“很多艺特生都明白,毕业离校便意味着这个身份的灰飞烟灭。且不说我这样的"三脚猫",不少艺特生"台柱",最后也放弃了艺术事业”。至于原因,小林说得直接:“客观上,有大把艺术生和艺校生在觊觎那些少得可怜的艺术类工作;主观上,没人愿意浪费名校文凭的含金量”。
“当名校送艺特生离开,艺特生便在艺术的千里之外。”在小林的圈子里,很多艺特生的出路都与这句被篡改的歌词暗合。
一位复旦大学生科系毕业生,曾是校乐团小提琴首席,并在校园内举办过独奏音乐会,毕业后却赴美攻读生物制药博士学位。
交大化学系的艺特生小陈,毕业后出国深造,选择的专业还是化学。小陈平时结交的艺特生朋友,目前基本都在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和艺术特长最接近的一个,是一位机械学院的学长,去德国学习电子乐器制作”。
曾经的华师大艺特生小欣,回想了一下当年和自己同届的艺特生毕业出路,一时难以想出目前仍在从事艺术行业的学长学姐……
当越来越多学习优良却想靠艺特生身份进入名校的学生出现,“艺特生不为艺术而生”的现象,正在愈演愈烈。
(见习记者 单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