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教育规模增长几十倍,呈现院校多、专业多、学生多的‘三多’现状,师资短缺极为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指出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文化建设被摆上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然而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高等艺术教育目前的规模比高考恢复初期增加60倍,但教育质量堪忧。”黄昌勇告诉记者,自2000年以后,我国艺术类高等院校划归教育系统管理,归属变得清晰,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然而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却仍在摸索当中。存在着专业设置门槛不严,培养目标雷同、师资严重短缺、招生规模过大等问题,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层次感还没建立起来,高等艺术教育的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近年来,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目前又宣布,将在2012年对艺术教育进行改革,以确保其在所有课程教育中的时间和份额,并提升艺术教育在升学中所占权重和份额。黄昌勇认为,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同样的师资薄弱的困境。高等艺术教育呈现院校多、专业多、学生多的“三多”,然而师资力量却未能满足需求,不要说一般和新建院校的师资,就是包括上戏等国内顶尖的几所艺术院校也存在师资断层和短缺的问题。
“艺考功利性趋向明显,大部分考生参加艺考搏的是一张文凭,而不是为艺术而来,文化成绩优秀的考生凤毛麟角”
黄昌勇认为,要提升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素养,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不能不提,就是社会、考生和家长缺乏对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的清晰认识。
艺术类招生热已经持续很多年。在黄昌勇看来,尽管“投奔”艺考的考生中也有文化课成绩优秀、真心喜欢艺术的学生,然而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文凭形式本身太崇拜,参加艺考,搏的是文凭,而不是艺术本身。
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相对偏低,有家长和学生就“钻空子”,把艺术类高考当成谋取文凭的途径。黄昌勇发现,在为孩子选择艺术类专业时,一些家长并不考虑该专业是否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以及孩子是否对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真正感兴趣,不少考生对自己的院校和专业选择也非常茫然。盲目选择造成的局面是,参加艺术类高考的考生中,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凤毛麟角,很多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甚至出现了高三时舍弃学校正常文化课复习,在外面花大价钱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艺考补习的现象,实在是本末倒置。
其实,艺术教育偏重功利性的苗头,早在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中已经萌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非常注重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送孩子去学习乐器、舞蹈、绘画等,不少孩子小小年纪便多才多艺。而一旦孩子入读中学,这样的艺术培养很容易沦为两个局面:文化课好的孩子,开始抓“语数外”而“弱化”艺术;铁定了心学艺术的,则一味反复操练技巧,学习的目的成了参加艺术类高考。这种做法的弊端,只消对学生稍加深入地考察就会显现:有来自以美术为特色的高中的学生,绘画技巧精湛,然而当被问到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绘画流派时,却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艺术基础教育,对孩子本身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黄昌勇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艺术基础教育的大趋势下,艺术基础教育必须承担起艺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职责,不要把孩子变成艺术考试或艺术类比赛的机器。目前基础教育不重视艺术教育,某种意义上是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客观造成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大量出现;教育部加大艺术在升学中的权重,如果不建立一套好的评价机制,就有可能造成应试局面,危害可能更大。
“艺术高校招生必须改革,加大文化课比重,变被动招生为主动寻找艺术好苗子”
太看重文凭,对艺术人才的发展不利,这样功利性的观念,必须改变。艺术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艺术之路的起点并非一定名牌大学不可,换句话说,艺术类院校也不一定就是培养明星的“大本营”。黄昌勇举了一些例子,国外有很多并不知名的社区学校也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培养艺术类人才,同样颇有成效。而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也有不少演员来自民间,并非“科班出身”,他们自学成才,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走上成名之路。
高等艺术教育,应当回归到艺术本身上来。上海戏剧学院正在酝酿招生改革,今年上戏招生的特点是实现公平性、公正性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严密结合,学校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培训班。致力于挖掘既具艺术潜力、综合素养又高的艺术人才。
首先,要加大艺术类招生的经费投入。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趋之若鹜,有些艺术类院校就将招生过程产业化,从中谋取利润。“这显然是本末倒置。招生是高等艺术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入口,应当投钱,而不是赚钱。”
其次,报考艺术类专业,并不意味着文化课成绩就理所当然地“低人一头”,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低的传统印象必须改变。近年来,上戏招考中的文化课比重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除表演类专业采取“专业排名、文化划线”的招考方式外,在其他类别专业招考中,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各占百分之五十。
扩大人才选拔的力度也势在必行。上戏是最早实行自主招生的院校之一,今年更准备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纳入自主招生范畴中,从中吸纳优秀人才。此外,今年暑假,将举办表演专业的人才选拔夏令营,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好苗子”。目前,上戏开始与部分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如在青岛设立艺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从根本上夯实艺术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和优秀师资。在招生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思维、兴趣、潜质及其他基础能力的考察。
过去,上海戏剧学院有着不少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的优良传统。如在招考季节,很多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会奔赴大江南北,去农村、去工厂、去学校挖掘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这些良好的吸纳人才的传统,亟待恢复。去年,上戏在内蒙班的招生过程中,已经有过这样的尝试。在招考前,上戏派出优秀教师前往内蒙古的各个中学,动员在艺术上有造诣,却对艺术类院校不甚了解、暂时还没有参加艺术类招生打算的学生报考。“变被动接受考生为主动寻找考生。”
又是一年艺考时。每年艺术类招生考试,都吸引数十万的艺考大军。考生的心思各有不同。有目标清晰明确、为追梦而来的;更多的对未来一片茫然,只为搏一张文凭。
面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艺术类招生之“热”,该如何作解?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什么影响?怎样吸引真正具有艺术潜质的学生走上艺术之路?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认为,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艺术招生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入口环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同时,艺术教育体质和观念亟待转变。(记者李雪林 实习生庄逸秀)
(《文汇报》 李雪林 庄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