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几年艺考的成熟、新专业的设立,学校各专业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不再一致化,据姜老师说:“近几年,部分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有了新的动向,以清华美院来说,大前年设计类还是考传统的头像、写生、色彩静物写生。从前年素描开始有了一个转型,不考头像写生了,考的是默写,题目是一张旧报纸、老花镜和一杯绿茶。这个题目看起来挺简单,就让默写这几样东西,其他都不限制,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考察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细致程度。”
“一个老花镜,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可能是老人看完报纸,放在桌上,旁边还有一杯茶,其实是有一种情境的。在考试的时候应该把老人画出来,这实际上对考生的要求高了。以前把模特摆上画个模特,对设计考生来说没什么特殊的能力要求。但这个题出来以后,对考生的要求就高了,这个更贴合于选拔设计类人才。
“从去年开始到去年,色彩有了转变,然后到今年,色彩和素描都是出了一样的题目,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据了解,清华美院的这种对专业能力的侧重和转变也得到了其他一些学校的响应,譬如北京联合大学今年素描考试题目是 “清晨的卧室”。
艺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就业,一直是考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报考学校和专业之前就希望进行一些了解,记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查询和采访。
我们就目前毕业生就业问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陈老师,他介绍道:“这几年,学校就业情况一直挺稳定的,造型学院的选择自由职业的比较多,而建筑和设计的固定工作的比较多,其中建筑系毕业生签约事业单位和研究所比较多,设计系同学签约公司比较多。如果就签约率而言的话,目前建筑和人文学院是比较高,每年签约率都有一个小幅的提升,这也跟专业属性相关。”
当问及到学校总体的签约率的时候,陈老师回复说:“学校总体的签约率因为涉及到学校机密,所以不能告知。”
中国美术学院造型系毕业的赵同学介绍,就毕业后就业区域来说,因为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候往往会选择经济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这也意味着对文化的需求更强烈,譬如北京周围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也有些同学回了自己老家或者去了一些偏远地区,但最终的结果是转行到其他行业或者最终选择回到大城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姜老师本身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他告诉记者:“就工作而言,造型的出路相对窄一些,一是去影视公司做动画、后期,还有就是去高校或者培训机构老师,另外很小的一部分做职业画家,职业画家的生活刚开始一般都比较艰苦。而目前社会对设计、建筑类人才的需要的还是比较多,很多公司都需要,这也是造成目前设计、建筑类报考火爆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