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宣布,由校方自行设定录取要求、实行注册入学的26所高职院校中,有15所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其中3所学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一半。在生源大省山东,即使专科录取线降到180分,今年仍有超过4万招生计划落空。
大量高职高专院校难以“吃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生人数大量减少。资料显示,过去4年间,山东考生下降22万人,湖南考生减少了三成。考生生源的持续下降和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给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艺术职业教育专家认为,高考生源骤减的大环境,同样考验着艺术高职教育的发展。艺术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文化大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以应对这一危机。
生源大幅减少,竞争更趋激烈
资料显示,2008年,山东省参加高考的人数为80万,今年下降到58万人,四年间下降了22万人。江苏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9.98万人,比去年减少约2.7万,比前年减少4.7万。
生源大幅减少的问题不仅仅在山东、江苏两地存在。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1050万人参加普通高考,创下历史最高值;而到了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3万,下降117万人。全国29个省市,2008年还有一半高考报名人数增长,到了2009年全国仅有4个省市考生人数在增长,2010年只有甘肃省增长了几百人,其他省市则是全面下降。
艺术高考的情况类似。在山东,全省艺术类考生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6.9万人,其中,美术类考生接近10万人。此后报考人数连续4年“缩水”,其中,美术类考生人数减少了六成。
与生源减少形成对照的是高校的不断扩招。在考生创下历史纪录的2008年,全国的招生计划为599万人,而到了今年,招生计划则增加到675万人,上升了76万人。在考生人数大幅下降的同时,增加了招生计划,这无疑使得原本激烈的生源争夺更趋白热化。
而这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招生录取模式是“先本科,后专科”,此外,无论是从办学的条件、享受的政策,还是社会认可度来说,在崇尚高学历的大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山东一所专科学校的招办负责人介绍说,这两年,高职高专招生越来越难,今年尤其严重。“我们去年还招满了学生,今年一下子缺了1000多人。按照现在的录取模式,本科学校先把学生圈走了,留给高职高专的生源就非常有限。如果明年本科继续扩招,高职高专就很难招生了。”
艺术高职院校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招生方面的压力。东北地区一所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雄厚的师资、丰富的经验,曾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戏曲演员。“我们戏曲专业的生源开始减少,生源整体质量下降。过去是百选一、十选一,现在每年报考的人数只有二十几个,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其他专业的情况好一些,但是招生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了。”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介绍说。
制约发展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000年9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此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相继成立。目前,在全国11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独立设置的艺术高职院校有20所。
艺术高职教育是教育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成立艺术高职院校,目的在于整合资源,更好地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过去的11年中,这些院校依托文化行业、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结构、完善学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结合的尝试,在人才培养、文艺创作、艺术科研、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他们创排的《一把酸枣》、《家住长江边》等剧目甚至入选了国家精品工程。
尽管艺术高职教育的快速崛起让人眼前一亮,然而,从目前来看,一些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现行的招生政策就是我们面前的一只‘拦路虎’。我们学校有50年的办学历史,在艺术人才培养上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然而,就因为我们的学历是专科层次,按照现有的招生规则,我们挑选生源甚至要排在一些刚刚组建、教学能力不及我们的本科院校之后。如果要竞争的话,在起跑线上我们就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前面提到的那位副校长说,就业方面也是这样。现在很多城市在毕业生落户问题上,都要求必须有本科以上文凭,而不看这些毕业生的实际专业技能究竟如何。这样的规定,也让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没有把我们学校置于考虑范围之内。
另外,许多艺术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方面欠账很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易介南介绍说,大多数艺术职业院校属行业办学,归文化部门管理,资金缺口较大,而艺术教育相对而言教学成本较高,需要大投入,却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扶持。因此,许多院校没有条件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训场所,也无法提供必需的设施与设备,许多艺术院团因受体制及演出市场的影响也无法接受学生实习,使得一些学习传统地方戏曲等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就业环境恶化。这些主、客观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条件与实践创作能力的提高。此外,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心态,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缺乏专业发展的良好物质条件,造成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过去的10年里,艺术高职院校抓住艺术教育社会需求迅速扩大的机遇,通过规模扩张求效益,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些院校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高考生源大幅减少,不仅使其招生压力倍增,也使得发展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
转“危”为“机”,要靠内涵建设
面对生源危机,艺术高职院校寻求突破的另一条道路是“升本”。目前,已经有多所院校提出了“升本”的诉求,并且从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着手,开始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
对此,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顾问卢竹音表示,他理解各院校为跳出自身发展困境而做出的这些努力。不过,他并不认为,“升本”就能解决高职院校所面对的挑战。“升了本以后,不是照样还得接受竞争与挑战么?”
事实上,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在生源骤减的大环境中,即使是本科院校也无法独善其身:据山东省教育界人士预测,到2013年,山东省生源将降到谷底,大学适龄人口比2008年减少50%左右,即下降到40万人。届时,本科院校也将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今年,山东省本科录取人数为25.3万人,本科录取率达到44%,超过专科录取率。按照这个规模,一旦招生计划因生源减少而下调,本科院校也将被波及。
根本的办法还在于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并寻求自身的特色发展。“前几年大学持续的扩招浪潮中,有些高校走的主要是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路线。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拼规模、拼校园上,而很少有办学质量的比较。随着生源危机的出现,办学能力逐渐成为考生择校的主要因素。部分学校对此缺乏重视,这才在生源危机面前无力招架。”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认为,高校应当尽快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从大众化发展转向特色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竞争。
易介南认为,目前高职艺术院校面临竞争加剧而办学特色逐渐缺失的现状。创建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院校立足之本,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特需教师、特需生源的引进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各自的特色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