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空前发展,每年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人数众多。艺术教育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艺术教育是培养能产生艺术作品的人才。艺术作品是个人同社会,同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之间同时发生多种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综合体或是成果。艺术教育的设计正是从这些角度去考虑的。
抛开各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就业的需求,艺术教育有哪些特点和要求,对人的培养又有什么意义?
艺术教育首先在于技艺的掌握。艺术技艺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的方法,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沉淀、积累而来的,稳定性、传承性强。要实现对于技艺的掌握就必须借鉴。除了直接传授,学习者还要不断回顾、观摩这门技艺曾有的高度和面貌。在这种追寻和追问中,学习者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并渐渐养成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
相对于一般的文理科教育来说,艺术在教学传递时有相当的笼统性和概然性。当老师指出一种东西“美”时,不可能清晰地用语言历数它的所有方面。接触之初,学习者只能竭力去产生共鸣,并在这种努力中逐步体会其中含意,在赞成“类似”和取得“类似”的过程中去养成自己的感觉,再在这种感觉的不断积累之上形成理性认识。
由于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多意性,教师的传授和学习者的理解常常会产生强烈的碰撞、抵触和困惑。试着去解释和回答这种困惑,迫使每个接受者都不是简单地共享他人的看法,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自己的思维判断机器,不断地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匹配、试错和调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艺术教育,学习者还应具备重新发现、融汇古今的力量。任何新的创造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发展线索和历史渊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在提出和创造新事物时,把一些旧事物暂时搁置在一旁;同时,也把它们储藏起来。它们身上这些丰富的基因,等待着未来的某个时间里被选择和激活。没有绝对的新,也没有绝对的旧,彼此激励,相互糅合,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
此外,艺术学习者还要学会保持一种观察者的姿态。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大自然千变万化、历史步伐平静或急剧,都把艺术学习者既置身其内,随之起伏颠簸。艺术学习者又须随时保持一种观察的自觉,把普通人的生活直接感受化为一种情感的艺术领悟,储存艺术素材,编织作品结构,寻找主题切入点,运用手、视觉、肢体、听觉去尝试表达人的心理、社会生活与自然,揭示出普通事物中蕴含的意义和美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近代艺术教育是一个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较和进一步认识自身文化的机会。通过艺术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和尊重人自身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促进个人觉醒。在今天,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促进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