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晓雪 在每年的艺考中,美术类考生一直是人数最为众多的生力军。记者从省招考部门获悉,今年我省艺考各类考试报考人数总计19468人,其中美术类考生为10241人约占一半以上,比去年的9964人略有增加。随着省外高校艺术考试在哈开始,用画笔为自己通往大学的道路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很多美术类考生近来最大的愿望。 本市考生渐趋理性外县考生热度骤升 哈尔滨市美苑艺术高级中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美术特长生的高中,每年接近考试前,总有一些学生前来突击补习。但今年的补习班中,本市以外地区的考生数量骤然上升,从去年的30、50人增加到200多人。刘恒伟校长分析:“本地考生能够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较多,特别是高校整体就业困境的影响,很多考生和家长更趋于理性。但本市以外地区的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美术类考试的认识有个过程,他们觉得这是叩开大学校门的一个途径,并正处于热度的最高点。” 在哈师大附近多家专门进行艺考培训的画室,记者了解到,外县考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一位从事该培训达7年的专业人士分析,本市以外地区的美术师资比较薄弱,看到很多城里高中生通过这条路走进大学,很多外县家长和考生也想尝试。当然,除了来哈学美术的学费,吃、住的费用也着实不菲,因此,外县考生艺考的成本更高。 他说,近几年,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一种心态,认为越是外地的培训越效果明显。所以,很多有条件的本地考生开始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去培训,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花费万元以上。而外县的考生则选择附近的省会城市,这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实际上,从教育效果来看,越是本地的、了解自己的老师可能才越有的放矢。 “高二现象”仍然严重集中突击应付考试 和音乐类考生多是“童子功”出身不同,美术类考生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临阵磨枪”。“这是一种十分无奈的现象,高考的美术考试就是有这种特点,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考大学无望,才从高二开始学习画画,被业界称为‘高二现象’。其中,从小有点美术基础的已经算很不错,相当一部分几乎从未接触过美术,更别说兴趣了。通过两年的集中培训,确实有不少学生通过了美术类高考,这也就使得‘高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刘恒伟校长分析。 他补充:“美术类考试方式、题目的常年不变,也促使这种‘临阵磨枪’长期存在,一些考生专为考试练画,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幅素描、静物、色彩等,但目前的考试题目却无法鉴别考生是水平如此还是集训的结果。” 已经有8年美术高考培训经验的“70后”陈老师也指出:现在的学生确实没有以前的素质高了,以前像我们那批和之后的几年,学生里还是对美术有兴趣的多,所以也特别刻苦。但现在的孩子多是家长送来或者就为了考大学来的,对美术的兴趣不大,甚至没有兴趣,就是机械地背画。我们以前的学生一般每天要练画12个小时左右,但即使现在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要练画10-11个小时,大多数学生也只是画到八九个小时,而且经常心不在焉。勤奋劲差多了、认真劲也明显差了,以前的学生都是大量地画然后找老师提修改意见,现在的学生是画一幅就赶紧找老师修改,然后干脆照着老师修改的往下扒。 整体水平相对下滑美术素质教育缺失 艺考是以选拔有艺术天分、特长和才华的人才为宗旨,但如今已经演变成为部分家长和考生进入大学的“捷径”,这让很多专业人士忧心忡忡。市政协委员刘恒伟说:“这部分通过临时突击补习进入美术专业的学生底子比较空,上大学后很快就会表现出美术素质与基本功的薄弱,这对他完成学业和今后就业都将造成很大的困难,更会影响整体水平。为了应付考试而硬着头皮考试,这种畸形的艺考现象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刘恒伟举例:我们学校如今想招聘美术教师明显比以前困难,假如来应聘的美术专业大四毕业生有100人,看了我们学生的美术作品后呼啦走了一半,原因就是觉得学生的绘画水平和他相仿感觉自己教不了。剩下的经过考试,能够完全符合标准的凤毛麟角,美术类考生“水分”相对较大的弊端如今已经渐渐显现出来。 采访中,不少美术专业教育人士纷纷呼吁:目前,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美术素质教育投入的关注和精力都相对较少,对孩子从小的美学教育、审美培养更几乎是一块空白。除了小学的图画课以外,中学的美术鉴赏教育纷纷为文化课让路,绝大多数高中在高二之后就不开设美术鉴赏课,更别说有专门的鉴赏教室等。这就使得除少数有天分、从小接受专门培养的美术人才外,大多数孩子要想接受美术教育只能依靠社会的培训机构,而以升学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只能传授技巧,侧重于技术训练,真正的美术素质教育基本缺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整体美术教育水平的下滑和后劲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