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测试(以下简称“艺考”)又一次拉开了序幕。2011年全国各地艺考热度有升有降,在山东、河南等传统艺考大省,“艺考热”均出现了大幅“降温”,然而在大多数省份,艺考“大军”依然有增无减。据统计,2011年河北省艺术类考生达6.17万人,较上一年略有增长。大学梦、明星梦让无数追梦少年走上漫漫艺考之路,这条路他们走得并不像想象中的光鲜亮丽,而是充满了无奈与艰辛……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全国仅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十几所专业艺术院校,而目前全国艺术院校已达30多所。而近10年来全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猛增到1400所。不断增加的艺考生,捉襟见肘的艺术教学资源,难以预测的就业前景……都让当前火爆而拥挤的艺考路充满了坎坷。
选择艺考——光鲜背后多艰辛
对于考生来说,选择艺考这条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比其他高考学生更加艰辛的求学之路。他们不仅要进行高强度的专业学习,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复习文化课,同时还要承受奔波的劳累及较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6:30起床,晨读英语;8:00——11:00上午课;13:30——16:00下午课;18:00——22:30晚课
这是石家庄一家高考美术培训班的作息时间表。据介绍,这里的学生们几乎每天都重复这样高负荷的课程,进行专业强化训练。即便如此,晚上下课后,大部分学生仍然自愿补习到次日凌晨。“每周只有周日那一天才可以稍微喘口气,但我们都会在周日抓紧复习文化课。”家住沧州的艺考生吴娜(化名)对笔者说。
走进吴娜在省会租住的学生宿舍,里面陈设很简单,两张上下铺中间的过道上放了一张旧桌子,上面堆满杂物,在靠近床头的暖气上摞着成堆的空塑料瓶,吴娜苦笑着解释,“这里寒假不供应热水,这些瓶子是用来装冷水的,放在暖气上暖着,洗头洗脚时就不会冷了。”
当同龄人还在享受父母的呵护,过着单纯的校园生活时,这些艺考生已经学会了在异乡独立面对生活。很多艺考生在出来培训之前,根本就没有单独出过远门,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来到省会石家庄,带着憧憬,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带着忐忑不安,也带着对未来的迷惘与彷徨……
家有艺考生的省会李女士,对艺考之路的艰辛有着真切的体悟——“很多家长都认为学艺术是条捷径,实际上并非如此。学艺术的孩子很苦,家长们更苦。”她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起儿子准备美术考试的费用,“托人请专业美院的老师,一个半月的课程要交3000元学费;8000元钱给孩子找了一所好学校复读;凡是他画画需要的纸、笔、颜料、书籍无论花多少钱都悉数搬回家。专业课考试结束后,我粗算了一下,大约给孩子找了5位家庭教师补习文化课,光英语就请了两位。临考前,我手里多年积蓄的十几万元,已经所剩无几了。”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艺考生少则花费几千元,多则上万、几万元不等。一位曾在北京学习音乐的艺考生张华(化名)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节钢琴课的费用500元,而一节声乐课则要1000元;琴房月租费从600元涨到了1000元,钢琴旁边加一张床的改造房,每月租金也要1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