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的微相表演
电影在中国成长了近百年,电视剧也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中国的影视表演艺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追根溯源,我们的表演历史远不止这数十年,影视表演的形成不是在摄影机诞生或传入中国开始的,我们当今的镜头前的表演是从小吸收各种营养成长的,但它是否只是一种拼装的表演呢?电影表演是众多表演艺术养育出来的,但一经成为一种独特艺术后,它便有其不同于其他姊妹骑术门类的特长,那就是微相表演。微相表演——电影的独特产物电影是不同于戏剧、歌舞、话剧的一门新艺术形式。
并且在本世纪,它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形式。那么在表演这个领域,它就应该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尽管电影表演与戏剧、话剧的表演有着一些共同的渊源,在技巧、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规律,但电影毕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一特性的关键是镜头、特写的产生。究竟什么使影视表演可以区别于舞台呢?
这就在于,不管舞台剧如何尽其所能,她始终与观众处在同一生活中,观众始终以一种相对固定的距离和角度来观看一个大全景;而影视却运用其独特的技术,随时把现实中不可能在瞬间实现的距离调整、角度调整、视野调整等,通过镜头摄制完成,其蒙太奇的剪接手段更是舞台不能比拟的。微相表演——一个需要从观念入手的具体心灵技巧镜头改变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并在特写时超越了常规距离。演员不需使用扩大夸张自己的形体动作的方法以便让人懂得自己在干什么,在这个特写之下,演员无需用整体技术来使观众注意自己某一细节,而导演的意图已经代替了观众的自我选择,观众此刻必须,也只能看这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员的一双眼睛、一张脸被扩大了那么多倍展现在观众面前,声音被放大了对位还原,观众无形中早已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演员自己呢,为了达远的形、声技术在这里就不必要了,因为演员的含糊吐字甚至呼吸都准确的被录下并足以使每个听众听到;演员脸部的一点点变化,眼里的一丝闪烁都非常清晰的被观众见到,演员是在扩音器和放大镜、显微镜下表演,这时任何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都会被再夸张,而观众主观上不再是十米、百米,而是促膝谈心般的距离。这样,不仅还原生活原态成了首要问题,而且人们甚至期待着一定程度上的缩小。其实,这已不是个简单的尺度、分寸、幅度的大与小的问题了,生活的原态还怎样缩小呢?观众所期待的是一种深入、一种精微,而这个细微的前提正式一丝不苟的生活化的体验与体现。生活化的表演是否意味着一种淡化、倒退,甚至取消表演的艺术价值呢?相反,在非职业演员、儿童、动物、电脑都可以演戏并演的叫绝的银幕上,职业演员的生活化表演恰恰意味着一种更高的控制和更艰难的刻画,任何一瞬间的不振时都不会被放过。所以,虽然是微相表演的前提,它却是镜头前表演的肉体,形象如果离开肉体,灵魂是不会现象在银幕上的。三通往微相世界的钥匙——对心灵规定情境的挖掘所谓的挖掘心灵的规定情境,是指我们常说的在规定基础上,对这些规定情境在人物心灵上将造成的感应的深入认知。特别针对特写中的人物的脸,在此时此刻的一个凝视中,或一次观察中,除了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明确的心理行为,除了符合此刻事件、对话等大发展的心理活动外,其实还存在一些无意言表的微妙,但这并不是说无以体验、无法传达,这并不是一件玄乎其玄的事情。四微相带给演员的中心任务——传达人生体验完成任务的保障——严谨特写中的人脸,由于玄达着非常微弱的心理动作,有些甚至根本无法描述,使得它显得不大实在,不易受约束。而创造角色不精悍严谨的工作,如何既把微相控制在人物的大前提下有保持其自由的天性呢?由于微相表演很大程度上是即兴表演,所以它很有活力,有时产生比演员精心设计的一大套动作更有感染力的表演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表情,甚至无表情。但如果无意之中尝到甜头后就布景分析滥用,成为投篮夺巧的手。另外,一旦产生即兴后,如果任其泛滥,会产生繁琐的、或背离人物的东西,影响观众对人物的读解。
90年代的今天,在艺术领域,心理学、生理学都以哲学思辨和科学实证互补的形式向着不可思议的微笑处进展,一些人们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甚至无法用现代科技探测的现象已被哲学用许多新鲜的鬼主意猜想到了,而这些东西有被发展的快的惊人的科技赶上实证。人的情感,如眷恋,被分析出了化学成分,人的失落与陶醉,已被证实为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所致等等。理性与感性奇异的融合了,就像时间与空间在光速时的融合一般,在这样的微观时代里,每个人都比自己的前辈们有着更高的起点,在有意无意中,人们的心灵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更敏感,更丰富,有着更深刻的自觉,更希望凭直觉来感受爱恨、喜怒和哀思,人们也不再相信他们仅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动作了。而是新的解释,带来新的迷惑。人们不愿再看到那些千篇一律的大笑和泪水,相守和复仇,因为他们自己的心灵中的故事要丰富绮丽的多。综上所述,所谓时代的空前复杂性,是说人类对真善美的信仰,从人转向自然,从自然转向人,从上帝到上帝的死亡,经历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至今,一个又一个真理被瓦解或发展,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也更矛盾。人们对爱恨情仇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不同以往任何时候,绝对真理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语言的表现力受到了怀疑,事务背后的意义也越来越不明确。在这样的时代中生活里简明热烈的情感之中处处是复杂的微相,因此个性化将占据艺术的主阵地,对于情感的解释,越来越少有众口一词的局面。这时的表演应该是带有更多的个人色彩的,而这种独特的展示是通过特写下的微向来传达的,用不同的人物展现不同的生命状态,演员则需要体验更多未知的自我,更多微妙情感深处的东西。这样,在高度熟练的内外部技巧之外,对演员个人的文化要求就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上来了,这个文化并不单指某一门类知识的含量,更重要的是演员对生活、生命、人性、情感等一系列问题的敏锐感知和独立的见解。
演员,特别是时常置自己的灵魂于显微镜下的影视演员,在把握诸如戏曲、话剧、歌舞等门类技巧,要认识他们都是有特性的艺术,又都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和共通的基础。一方面不能分派立户的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别的价值。而最重要的是,有一门大技巧是完全可以凌驾于这种类繁多的各类艺术形式之上的,那就是创作者以追求艺术的真谛为目的,去寻求真切的人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