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年代,我国电影界老前辈夏衍就曾说过:假如有人问,中国电影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很坦率的回答,是对话。他指出电影剧作中对话的常见缺点:第一是不真实;第二是不简练;第三是不考虑人物性格的特点;第四是剧中人物讲话不选择场所,不看对象;第五是写对话既不替演员着想,更不提观众着想。这些缺点虽然指出的是剧作中的缺点,但作为演员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如何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运用言语去塑造人物形象,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一、影视表演创作中人物语言的特点和要求语言,既是我们表演创作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表演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演员的二度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就是剧作者的台词。然而,演员之所以需要作者的语言,并不是为了要背熟它,做机械的舌尖运动,而是把它当作推动演员想象的主要材料,是为了要认识作者台词中所包含的全部丰富思想,研究角色的天性及其思想过程,并掌握角色的第二天性。只有当演员已经成为剧中角色,掌握了角色的自我感觉,学会了用角色的思想来思想,用角色的情感来体验,演员才有权代表它的角色说话。语言——角色的台词所以有艺术价值,并不是由于它本身,而是由于它所蕴含的内容和潜台词,我们在处理台词时往往忘了这一点。语言永远是和形象的思想、任务、动作与规定情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经过浩繁的创作准备工作,演员才可能掌握好活的语言,才能运用真实的、准确的、形象的、性格的语言动作来体现作品的思想,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要求:语言要性格化;语言是内心活动的表现——言为心声;语言要符合特定的人物关系;语言要符合规定的情境;潜台词来自演员的挖掘与寻找;语言应生活化。
正确掌握话剧和影视之间的语言分寸在话剧表演中,用于普通房间里谈话的那种随便的语调将不适用于一个舞台上的“房意”,那种房间的大小、形状和条件都是非自然的,有画布做墙,并且一边是敞开的,在那里谈话的声音不仅仅要充满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并且要弥漫于几千平方米的空间。因此,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不仅形体动作夸张,音量也必须增强。在影视表演中,由于影视艺术所展现的是生活化形态,电影美学要求演员表演要贴近生活,电影美学要求演员表演更贴近生活。它的房间是正常的,演员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就是实际距离,演员根据实际距离来演戏,这样语言的音量也是实际的音量。其实在话剧表演中,就是把语言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加以夸张,也要求必须真实、生活。而在影视表演中,语言的生活化倾向反映的比较强烈,在高灵敏度的录音设备下,在现场的真人真物的实景中要求演员必须把有声语言的设计贴近生活本身,这种真实生活本身包括音高、音调等等,既要有生活中的语言状态,又要在保持自然状态的基础上,把台词升华到艺术语言的高度。总之,无论话剧或影视,在语言的创作要求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只是要求我们演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在两种塑造生活中,灵活而准确的运用有声语言技巧。三、影视演员表演中形象与语言的完整性影视演员的表演与语言,目前存在着游离的状态,原因在于它的后期配音工艺。后期配音常常不是表演者本人配音,配音者要根据银幕形象进行再度创作,有表演经验的配音演员尚能够从角色内心节奏去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对语言的处理。在同期配音时,演员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感、距离感和镜头感。既不能流于自然主义,也不能脱离生活,出现生硬造作的腔调。这就要求影视演员掌握同期配音的特性,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语言艺术的领域是如此广阔,无论在舞台还是在影视中,语言艺术都能以它特有的魅力,给人们以艺术的启迪,听觉的享受。所以在表演创作中如何掌握好人物语言,运用言语塑造人物形象,是作为演员提高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