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人物的个性,同时决定了不同的动作节奏,而节奏反映出的准确性将反作用于人物的性格。作为一名演员,尽管我们可以依靠化装来改变部分角色的造型,但出现在大多数影片中的人物面目,基本是演员自身固有的基本轮廓,而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千面人”。如果一名演员要想将自己和不同角色联系起来,而不愿意逐渐地被定成某种“类型”,就需要通过对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细腻的刻画,才能使观众通过银幕能够感受到你可以是角色“甲”、你也可以是角色“乙”。而塑造不同的人物时,对于每一个特定人物所特有的速度节奏的正确掌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常常可以用是否深谙此道来判断一个演员是不是成熟。比如达斯汀?霍夫曼既可以等同于对生活一无所知、却对数学有极高天赋的“雨人”,又可以等同于影片《稻草狗》中看到一个对生活无知的*人,也不会在《雨人》中感受到一位狡诈的心理残疾人士。正因为如此,达斯汀?霍夫曼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以及“千面人”的美称,观众也同时孕育了他们的愿望——要在一个又一个角色中更多地看到他,他们会暂时忘记演员本人,而期盼他在不同影片中塑造的新的人物形象。
2、节奏与性格—表演节奏与人物性格的基调一部影片对演员表演最基本的要求是中银幕上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自然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要使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须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人物的性格又通常可以理解为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绪则是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曾说:“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这就是说,角色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其行为方式、态度逻辑和感情的表达方式。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剧本中人物性格的表现主要不依靠客观描述而直接表现在行动过程中,也就是人物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我们认识《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首先就是从她大踏步走路的姿势以及经常地将双手拢在棉袄的袖笼中的习惯动作开始的。然而人物的行为方式除了由他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养成之外,主要是由这个人物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决定的。演员在分析角色性格时,不能单纯定位于某些基本特征,停留于某种静态的概念,如热情、活泼、孤僻等,而要从人物对待剧中其他人物关系和情节事件的具体态度中归纳出总的逻辑性,以便动态地确定他的性格特征。《雷雨》中的“鲁贵”,他那卑*的奴性,贪婪无耻而又极其精于谋算的恶劣品性,正是在与周围每一个人物的不同对应关系中展示的。同时,人物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的,不同人物的不同气质又造成人物感情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阿Q正传》中的“阿Q”不但不以备受他人的欺辱为耻,而且独创了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嘲。总之,每个人性格的不同,就会存在着不同的速度节奏特征,他所参与的每一件事也一定是按照与之相应的速度节奏进行。演员如果把握住这种速度节奏,就能让观众看到角色形象内部的东西。从人物的性格入手掌握正确的人物节奏,首先就要把握“角色的基调”。依照《电影艺术词典》一书中的解释,“角色的基调”是“剧中人物性格与气质的基本(或主要)特征和色彩。是角色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调与生活节奏的集中表现。是演员创造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准绳。”
如前文所述,表演中人物的任何外部表现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产物`,外部行为将以内心为基础,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来组织自己的动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论:人物的性格基调是角色内心变化的基础和依据,而节奏的体现就是角色内心变化的过程。既然节奏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当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体节奏之后,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调”。演员可以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个过程,根据花费最少的力量而达到最大效果的原则,把对角色每个片段的分析、人物基调的把握、行为动作的设计有规律地组成统一整体。以《沉默的羔羊》一片为例,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警察学员斯塔琳这个人物,其性格基调是“坚强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与略带男性化的性格色彩”。在影片开始时对案情照片的独立分析,电梯中与其他男性警察学员魁梧身躯的对比,以及在人物造型时身上没有女性最常见的首饰,全片中从未有过裙装的设计等,这些外在的设计已经使其性格特征初见端倪。而真正确定性格基调,还要落实到具体情节中对于表演节奏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