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邵牧君曾简练地概述道:“在各门艺术中,唯有戏剧和电影是兼有文学过程和艺术过程的。但这两者却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先拿戏剧来说,当剧作家写完剧本之后,戏剧的文学过程便宣告结束,舞台剧本作为这一文学过程的终极产物便永远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莎士比亚的剧本不知被多少蹩脚剧团糟蹋过,但莎翁的诗句照样传诵入口。……电影则不同。首先,一个电影剧本是不能多次拍摄的。它无例外地只是为拍摄一部影片而写的。离开了拍摄的需要,就没有必要去写电影剧本。如果仅为了供人阅读,把构思中的故事写成小说肯定使作者更有施展文学才能的余地。既然是专为拍片而写,电影剧作就只能成为电影创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电影的创作过程主要是由制作、导演和剪辑三个阶段组成。……”
电影剧本是影片思想和创作的基础。早期电影,常常根据一份详尽的情节提纲便开始拍摄。提纲也好,剧本也好,总而言之,它是摄制组创作的依据,是影片创作的基础。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包括演员,都要认真地通读剧本,了解剧本,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完成一部优秀的作品。
演员通读剧本不是只肤浅地理解剧中表面的词句,也不是只看自己角色的台词,重要的是透过人物的性格发展命脉,通过发生的事件,了解剧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往我们常说对“主题”的理解,在一段时间里好像不能这样说了,只要一提主题,似乎就不那么“现代”,不那么“高明”。事实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家期望用形象来表达的思想和愿望。作者对社会见解的强烈的倾向性,是一种激情,只不过有时它们表现得含蓄,并具有多义性。演员对它不了解是难以进行创作的。
一部影片的完成,首先是剧本的选择和导演的确定,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为完成影片所需花费的资金。资金雄厚,就可以大制作,就有可能拍出好的影片;成本短缺,会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当然,一部影片的成败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筹备到开拍、停机和后期制作,大约需历经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往往由资金的多少来决定。所成立的创作集体,包括多种部门:有制片、剧务、场务、摄影、照明、美工、录音、服装、化装、道具、剪接、置景、演员等。而演员中又分全程演员或半程演员,在拍摄群众场面时,还需要有临时性的群众演员。
电影演员的表演,是在剧本所规定的、由摄制组人员所采定的景地里、以分镜头的方式进行的。摄影机将它们纪录在胶片上,经过洗印、导演的剪接等等一系列的工序之后,最终体现在完成拷贝上,即可通过放映机映现在银幕上。
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全部拍摄完毕,也不算完成形象,因为他们不是直接面对观众表演,而是把表演纪录下来,呈现在银幕上。所以说,电影表演是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影像表演。这样的表演形态区别于任何其他类型的表演艺术,也决定了电影表演独特的创作流程。
主题思想正是作品的灵魂。主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题材本身提供给我们的,二是作家本身的倾向所给予的。剧作家如果宣称他所写的作品不知要说什么,那才是无稽之谈。因此,演员要抓住这一要害,首先要搞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摸清剧作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作者设置的人物关系群,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剧中的作用、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特征等等。演员在阅读剧本时,既要有理性的抽象的分析,又要有感情色彩的探索;阅读剧本是去寻找震撼心灵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剧本和人物的认识从理性进入为一种感性阶段,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
戏剧演员只须对话剧本进行研究;而电影演员除阅读电影文学剧本外,更重要的是对分镜头剧本的分析和研究。
早期电影曾有过从头到尾一个镜头一撸到底拍完的做法。但随着电影语言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出现了。之后,推、拉、摇、移、远景、特写、中景、近景等多方位、多角度的景别变化多端,于是又出现了由导演来负责撰写的分镜头剧本。分镜头体现了一种组接技巧,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构想和创作意图,它是全体成员落实本部门工作的依据,是指导现场拍摄的蓝图。导演分切镜头的功力,在影片的成败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电影演员接受了电影文学剧本后,很快便接触到分镜头本。分镜头本包括有: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使用胶片的长度等。演员阅读分镜头剧本不是认识一些干巴巴的语言符号,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构成一个生动的运动着的画面,感受到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群体,经过这样的构想、设计,演员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在现场的具体体现。
初学者常常看不懂分镜头剧本,这是因为在景别、拍摄方法以及镜头的长度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对活动画面的想象,而初学者往往只看看分镜头剧本中自己的台词,而不去研究景别变化及拍摄角度,或运用想象的思维去分析剧情的发展,这便失去了阅读分镜头剧本的真正意义。
电影演员的创作没有充分准备的时间,也没有像在戏剧舞台上那样完整地进行反复排练的可能性,因此电影演员的前期准备活动则变得十分之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沿着传统的表演经验来选择创作程序,即前期准备应当十分充分和科学。拍摄前的准备对演员塑造角色的成败至关重要。对人物掌握得越细,心中越有把握,即做到胸有成竹才有可能在现场拍摄时得以准确的体现。从角色准备到现场拍摄,是形象在演员心目中孕育和生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性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