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不利之处在于,这种表演形式要求电影演员具有立即进行规定情境、尽快投入创作的表演能力,它不容许演员从连贯的表演中逐渐获得情感的高点,而是一下子就要达到情绪的高点。同时它还要求演员具有总体构思能力,在总体把握人物的基础上,实现每个镜头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因为观众不知道,也无须知道演员的这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是隔了十天或半个月才拍摄完成的。他们要看到的是演员表演的准确无误的连贯性。
“……银幕上一个15秒钟的镜头也许会拍上一个小时。……当他成功地拍完一个镜头后,他必须花上大量时间等待拍下一个,这时导演正忙于设计角度,做出场面的变化,或者技术人员正在移动设备。……电影演员就是在这种机械干扰他的注意力当中表演着、等待着。有时电影表演像是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在等待。长时间的等待削弱了演员对动作的敏感性,使他进入一种懒散的状态。这样当他听到召唤时,他必须甩掉懒散劲和惰性站起身来去扮演那个角色。……他的信心必须摆在导演身上,摆在他自己的知识和对他的工作的直觉上面。一旦有了信心,电影演员必须把自己整个儿交付给临时触动的灵感和场面所需要的即兴创造。”即兴创造即是机敏的形体调动,同时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和立即进入人物的状态,从而常常闪现出表演的火花,闪现出某些符合人物的思维、行为、心态的下意识动作,使人物更加生动。即兴创造是电影表演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符合电影真实性、纪录性的要求,同时也使瞬间表演更加丰满而充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电影中越来越多地走向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对人的复杂意识活动的表现。生活中人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多变:有时是有明确心理目的的,有时则不甚明确,甚至在某种打击下产生短暂的意识停歇状态,即表现出不知所思或不清楚此刻要做什么的状态。因此,在电影中瞬间表演的特殊创作形态的要求下如何细致地、不间断地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已逐步引起创造者的注意。
总而言之,瞬间表演为演员提供了某种有利的条件,但也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演员对电影表演特性进行格外的研究,并掌握其创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塑造银幕形象。
概括起来谈,前期准备阶段是电影创造角色的开始,是十分必要的;而中期的现场拍摄阶段则更为重要,在拍摄阶段碰到的问题也最多、最为复杂。例如,演员自身对人物的体现曾有自己的设想和安排,但在拍摄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演员的表演调度需遵从灯光区域的限制,不得超越摄影机移动的视像范围,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准确地体现人物,而且要关注镜头的移动范围和速度;不仅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同时还要检查自己是否违反了技术性限定的禁忌。这种障碍是技术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外部形式看,似乎它是纯技术性的,但实质上它又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它是创作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着最后的成功,演员不能不遵从这样的艺术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