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型与创造型本能型演员即是能较好的保持本能技巧的演员。本能型演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识的、纯天赋的保持本能,如儿童演员,他们并不无保持本能的技巧,只凭导演的真实诱导和积极激发而使原始的本能在角色的规定中自然的流动。这些演员未受过专门的训练,只是因为具有良好的表演素质,又经过导演的一些现场培训,所以,能保持全部或一部分本能的活力,可以较快的接受导演的诱导,凭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自然的模拟角色的行为。创造型演员就根本不同了,他们的创造力可能会表现为多种层次,但具备创造主动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什么是创造的主动性呢?
1.能够自觉的运用本能的活力,以推动本色的畸变。
2.具有熟练的创造角色性格的技巧和保持本能与畸变本色的方法。
3.面对导演的制约,既受限制又不受控制。
4.熟悉电影生产工艺,做到既能适应又不依赖。
创造力的三大层次有人说,演员的创造就是变形,我认为这并非是表演创造技巧的实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全民艺术素养的提高,我相信,演员变形的这种最浅层次的创造力,一定是属于全社会的,是一种全民都能做到的事情,这就犹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时装追求、化妆舞会、家庭沙龙等等。初级的表演机能,不仅不是人们的负担,而且使人生自觉追求的情趣。变形是受观念制约的。现有变形的观念,才有信念的起步。变形并不是演员创造的目的,如果说他在现实社会历史阶段中尚可以成为一种创造力表象的话,那也是最初级的创造力层次。仅仅具有这种创造力的演员,也只能是具备了表演观念而敢于畸变自我的人,也许他会在银幕上获得偶然的成功。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演员的创造仅仅是银幕综合形象中的一个元素,尽管演员是故事影片中的银幕主体,但作为一个电影演员切不可好大喜功,把一切银幕上的成功都视为自己的成绩。当然,观众也不应该把银幕的怨愤都推给演员。应该公允的评价演员。这种品评不仅仅是角色的创造的结果,而应该是透过演员本色个性与角色的创造的结果,而应该是透过演员本色个性与性格的对比和全部创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以及综合研究的结论——创造力。没有定向就没有表演艺术,没有定向就谈不到演员技巧的功力。性格演员是人们长期追索的目标,据说性格演员是什么角色都能演。对此我表示怀疑,尤其是作为电影表演,生理、心理素质的制约使许多奋发者很难如愿,但是创造力的多定向表现,还是可能的。多定向的实质,依然是定向,做不同的只是大距离。一个演员具备了多定向畸变的功力,就是它可以创造出多种和自身本色远距离的角色,完成近距离的目标。这之中存在一种误解,许多演员为了实现性格型,不顾个人条件,盲目追求饰演反差很大的角色,试图以角色的大反差来赢得观众,并以此代替多定向畸变的功力,这对演员自身的创造极为不利。多定向畸变是创造力的高层次,然而多定向畸变只有建立在实现准确定向畸变的基础上,高功力才能有表演艺术的真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