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是什么?在西方文字中,模特是模型,它起源于商品推销活动,近代逐渐演变为“活动的衣架”。究其根本,模特就是形象。模特的任务就是创作形象,为各种不同的产品、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演创作形象。这个形象是神、形、情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模特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核心是内涵丰富的产品形象感。这是模特独有酌,是其它类艺术人才无法替代的。
也许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君不见,到处都有演员、歌星、影星做的广告,怎么能说产品的形象感是模特独有的呢?”其实,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演员表演与模特表演是不同的,前者是以剧情的发展、人物自我的内心世界为表演中心的,因此,语言、表情、动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设计、表现、渲染的。而模特则不同,模特无论在台上还是在镜头前表演,从来都是陪衬,是衬托服装、衬托产品的,是服装或其它产品的一个传神的媒体。模特本身在此刻是处在从属的位置上,因此,他的每一个眼神、表情、形体语言的设计都是为让观众注意她所展示的产品,而不是他本身,更不是为人物进行性格刻画。不论模特本身有多么美丽,多么光彩夺目,在此时,他只能衬托产品的雍容华贵,或青春活泼、或古朴神秘、或清新自然。人们从模特的表演中来感受产品的风格、特点,形成产品自身与观众追求欲望的沟通。演员可以利用声音来表达形体动作不好表达的内容,模特不行。模特的语言就是神态、形体、表情,它们是无声的,在无声的表演中,人们将通过模特独有的语言去注意产品、领会产品,这就是模特的语言特点----产品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的强弱,所创造出的形象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这一形象的持久力,都与模特自身创作能力的高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模特语言的产品形象感对模特的表演境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特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表演场合的性质及不同表演的创作特点,准确把握表现产品特性的语言。
服装是各类产品中最特殊的一种。对于其它产品来说,模特只是创作产品与模特的综合形象,表现出产品与消费群的密切联系和可信度。可是服装就不同了,服装本身就有千百万种,既可按穿戴环境分类别,还可按消费者性格分款式,又可按设计师个性分风格。设计师创作的渊源、构思、目的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这必然要求模特不断积累、丰富自已的创作素材,在理解服装的基础上,完美地创作服装的个性与形象。此外,在服装这一包含万种风情的产品中,模特语言也应是丰富的,只是一种面孔,一种形态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在具体到某件服装时,其神、情、形也是可以多重组合的。从这一点上讲,模特的技能已远远超出人们对模特职业能力的想象,它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用无声语言创作产品形象的艺术性行业。在创作中,要求模特理解创作产品的形象很容易,关键是形象感。形象感指的是“自己认为能够摆在人们面前,并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综合形象”。模特要带着这种感觉尽力发挥,尽心创作。创作的源泉,来自产品和对其消费群的理解,来自对编导意图的理解。创作的形象要表现神态、形体、情感与产品的整体感觉。如果这个感觉所创作的形象能被人们接受,就算是成功了。如果还能针对消费层次,引起消费欲望,那将是名副其实的“名模”。因此,掌握产品的形象感应是职业模特必需的技能。要达到这一标准,除了通过平时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不断汲取、丰厚自己的艺术修养外,表演中完全忘我的投入,心目中只有要创作的形象,使形体语言、神态、情感的每一个瞬间变化,都始终处在创作产品形象的激情之中,并准确、适度地表演出来,这才是创作完美形象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