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在80年代后期相继融入主流社会后,又有所谓第六代导演出现,他们拍摄的影片被称作“地下电影”或“独立电影”,近年来颇受国际舆论界关注。自第六代起,代际划分的意义基本上趋于消失,没有共同参与的历史事件作为参照,艺术家之间的个性差异很自然地便超过了群体的共性。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娱乐片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电影作为文化工业的事实也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认可。1993年以降,伴随电影发行体制的改革,16个电影制片厂(国营企业)之外各种名目的官营、民营电影公司纷纷问世,其中以中国第一家国有股份制电影制片机构“紫禁城公司”为佼佼者。该公司于1998年暑假推出的影片《红色恋人》在北京地区掀动了一阵堪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浪潮,继之推出由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甲方乙方》(1998年)和《不见不散》(1999年),形成贺岁片年年有的新时尚。继1996年实行省级电影制片厂独立出品电影后,1998年又实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民营制片公司逐渐在中国获得合法地位。目前中国最为红火的民营电影公司为“华谊太合”公司,本次参展影片《一声叹息》和《刮痧》即出自其麾下。《刮痧》的外景地设在美国,有媒体评论说:“人们一直认为国产电影很难模仿好莱坞影片,模仿的结果通常是不伦不类,但郑晓龙的《刮痧》绝对是好莱坞风格化的一部优秀国产片。”好莱坞意味着高票房收入,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制作上的好看。也许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一部电影的好坏只有一条,那就是好看还是不好看,看得下去还是看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