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及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递增,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与之同时出现的就是对学生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如何讲授理论如何进行实践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理论讲授要融合交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践的发展
以实践为基础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一定的传播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引导舆论的职责,同时也是媒体的形象代表,这种性质决定了他们应该有鲜明的政治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内涵及较强的专业水平。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一般院校都安排了新闻理论、传播学、文学类的课程,如何把知识学活,需要在专业教学中与实践紧紧结合,将各学科融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二是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上呈现出来的播音主持节目形态的变化是突飞猛进的,从1993年“东方时空”栏目开办,每隔两三年,节目主持无论从技巧、声音形式、形象塑造都会有明显变化,从央视到地方各台都是如此。仅以新闻节目为例,就出现了杂志型新闻节目、谈话类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现场直播等不同的类型,而我们的播音主持理论相对于实践的发展明显落后,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培养出的播音员、主持人落后于市场需求的标准,因而应紧跟实践前沿。
在播音教学中,除去专业技巧的训练,新闻理论、时事政治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现实中确实存在由于播音员对社会实际情况不了解,对记者所写的新闻的新闻价值不能领悟,或由于播音员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不高而导致将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播得平淡无奇,只是“见字生意”,真正要传播的内涵流失掉了。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新闻素质,这种素质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新闻播音与社会时事、新闻理论、传播学的脱节。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 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是一条消息,讲的是山东诸城在农村建立社区,为农民服务的事情。在播读这条新闻的时候,播音员就应该充分了解事件发生的新闻背景,在记者稿件基础上实现再创作,抓住中心词,找准重音,把握基调。
新闻的导语是:
“在农村集中连片兴建社区,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眼下,一场意义深远的基层组织结构创新正在诸城市顺利推行。从今年7月在18个社区先期试点,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全市已设立65个农村社区,涉及573个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6%。据了解,以县市为单位连片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在全国尚属首创。”
首句“在农村集中连片兴建社区,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基层组织结构创新”,与尾句“在全国尚属首创”相呼应,可以运用呼应性重音来处理;中间部分的数字“两个多月”“ 65个社区”“ 573个村”“46%”说明其意义的重大,是创新之处应用强调性重音来读。这样一来,新闻播音的基调定位在稍扬语势上,表明播音员的态度,新闻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之所以定位在这一基调之上,是具体分析新闻背景之后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党和国家一直强调重视“三农”问题,农村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需注重农村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山东省诸城农村社区的出现,是中国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农村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记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全国首创之举,简明、清晰地提炼出新闻事实及其深远意义。作为播音员,更应该把记者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去,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信息的价值,这也需要播音员有一定的新闻敏感,这样才能透彻地分析出其背景及意义。
新闻敏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新闻理论的教学里,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在新闻播音训练中我们也要培养同学们的这一能力。让同学们善于发现新闻,勇于说新闻,从而对新闻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播报好新闻。因而在新闻播音的训练中,除了教材中的典型问题素材训练,还需要加上即时新闻的播读训练,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联系时事分析新闻,同时可以与广播电视当中的播音员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优势及劣势。
节目主持也是如此,理论讲授要和主持实践结合起来,不能纸上谈兵。在此就以谈话节目为例来谈一谈。谈话节目从理论上讲分为选题艺术、节目开头的艺术、节目结尾艺术、话轮转换的艺术、节目中调动观众情感的艺术、节目中即兴应变的艺术、节目中采访的艺术、节目中塑造自我的艺术、驾驭节目的艺术等,而这些理论需要在实践训练中逐渐掌握。
在我们的课堂训练上,同学们曾经做过谈话节目,话题自拟,策划、主持、嘉宾由大家自己安排。有一组同学的节目受到师生好评,所谈就是同学们自己身边的事情,《大学生活ABC》,主持人与嘉宾配合默契,身份是真实的,话语是真实的,气氛既热烈又严肃,有对青春的赞美,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迷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学们在点评中认为这个节目之所以好,因为它符合了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内在规律。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地位很重要,但前期的策划更是关键,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话题节目选题需要领导重视、群众关心,这是一个大的方向,除此还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要讲述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需要新闻人物来讲,什么是新闻人物?有一定地位、权威的人物是新闻人物,故事的当事人也是新闻人物。《大学生活ABC》虽然是同学们自己做的节目,但说的是身边事,具有很强的贴近性。二是要说明一定的道理。说理要用新闻故事来说明,要以理服人、情理交融,讲求真实性。
从以上的分析中,同学们对新闻理论中新闻五要素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只有做到这些,一个话题类的节目才能有生命力。但只有占有足够大量的新闻资源才能够容易寻找有力度的新闻话题,对于同学们,甚至对于一些地方电视台这都是难点。那么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吸引受众,要精准掌握谈话节目主持的技巧。
传播学中提到,符号是人类文化传播的象征符,如何使用语言符号、象征符号是主持人的技能之一,而追求独特性和本土性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方法。许多卫星电视台在节目主持时插入家乡话,将节目平民化、生活化,节目中出现的是受众熟悉的人、事和生活,容易使受众有一种贴近感、亲切感。比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辽宁卫视的《说天下》等都是如此。谈话节目主持人是节目走向和现场气氛的驾驭者,这对主持人在业务素质上的要求很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节目驾驭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要具备。课堂上的教学需要我们结合传播学的传播技巧理论和心理学的良好心理素质理论进行训练。
具备了这些能力,在主持节目时才能得心应手,新意迭出。
二、实践训练要以理论为依托,营造媒体氛围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分为课堂之上和课后实践园地两方面。
课堂上要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通过语音教学和电视教学,多听、多读,反复听说,做到有效地和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了达到以理论为依托的实践效果,在小班课堂上,老师应该实行让同学们讲课制度。即由同学们讨论所学内容的理论知识,让大家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最后由老师总结。这么一来,既可以让大家真正掌握知识,也能锻炼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对课堂练习的播音主持材料,每一名同学训练结束,就由同学们点评,互相学习。课堂上培育的是一种质疑、开放的学习精神,强调理论联系真实世界,关注学生的技能、行动、态度、情绪,强调理论、实践和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让同学讲新闻是将实践应用、理论现实相结合的好办法,它能使学生们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既训练了播音主持专业同学们的播讲新闻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作为记者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成为媒体人的多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后实践园地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媒体工作环境的空间。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的渤大电视台正是这样一个园地。我们鼓励广播专业的学生参与渤大电视台的选拔和节目制作,接触电视制作全过程,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能有半数的学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部分同学还是节目负责人。同学们所做的节目《校园杂志》《校园会客厅》《校园新闻》有声有色,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综上所述,在播音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只掌握播音主持技能,只强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上的培养。因而,教育工作者应严格要求学生练习基本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多方面知识水平,刻意培养学生的大型活动策划、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公关等能力,鼓励学生听不同专业和学科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注意思想品德的修炼及良好作风的养成,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播音主持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脱节的现象,专业教育才能适应实际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