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肯定性重音:注意这里的“肯定”是作出明确判断的意思。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肯定“是什么”;一是肯定“是”还是“不是。肯定性重音通常和对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紧密相连。比如,“假话误国,实干兴邦,这道理是谁都懂的,我们河南过去更是吃够了搞浮夸的苦头。可是,弄虚作假之风又总是屡禁不绝,以致成为一种官场顽症。”
⑦强调性重音:为突出某种感情,但因感情色彩的浓淡不同,重音的表现方有所不同。其中包括重复性重音,有时重复的词语因表达的需要定为重音。有些副词、时间数量词、物资数量词,只要符合播讲目的,符合稿件重点,符合形象需要,符合论点需要,就要敢于强调。比如,“专业户就是专业户。”“昨天,这名惯偷不得不在扒手日记上再记下可耻的一页。”稿件中数字出现得较多时,要仔细揣摩哪些数字是需要强调的,哪些是不需要强调的。需要强调的数字的内涵是什么,是“提高了”、“减少了”还是“扩大了”,出现数字时,一般都会伴随着比较。把比较的结果也要重点强调。数字重音的处理方式不是把数字“咬”得非常清楚,在短时间内听众对过于复杂的数字是没有明确概念的,所以在不影响语意的情况下只要强调数字的轮廓即可,比如是“八十几”还是“零点几”。如,“昨天,沪深两市再度暴跌,又一次重现‘黑色星期一’的凋零景象。沪市一举跌穿1900点心理关口,深市也跌破4000点大关,跌幅分别达到3.91%和4.38%,沪市B股几乎全线跌停。在两市1200多只股票中,仅有46家没有下跌,而跌幅在5%以上的个股比比皆是。”
⑧比喻性重音: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使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比如,“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地点缀在天上。”但有时比喻性词语不是语句的重点,不能视为重音。
⑨拟声性重音:拟声性重音一般是象声词,但不是所有的象声词都是重音,要看它是否体现语句目的。表达时不必惟妙惟肖,重在传神。例如,“小偷将夹克像变魔术似地偷走,那女士伸头望了一下,不禁“啊”的一声叫了起来。”这个重音把游客惊异的反应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⑩反义性重音:有“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要看表达的态度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不要播反。强调反义性重音时要借助语气的配合,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在字面上过分着力。比如,“一个人如果弯起来的话,的确十分耀眼。想当明星而四处碰壁者,不妨一学。虽然没人在床头挂自己的尊容,虽然不被抢着握手,请去电视上做如泣如诉的广告,明星效应还是有一点。”(陈村《弯人自述》)
(2)表达重音的方法
确定重音之后的工作就是如何表达重音。重音的表达方式切忌单一,它与停连、语气节奏等技巧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和语气的关系密切。重音与外部技巧的融合运用是建立在内部技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表达重音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使重音的词或短语从语句中“冒出来”。一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表达重音:
第一,高低强弱法。
欲高先低,欲强先弱,低后渐高,弱中渐强。高低指的是音高的高低,强弱指的是音强的强弱。值得注意的是,用重音强调重音时音量不一定很大,主要体现在音强上。无论高低音还是强弱音的运用都要让感情流露自然。
第二,快慢停连法。
快带次重音和非重音,放慢或延长音节来强调重音,在强调重音时还可在重音前后运用停顿和连接的技巧。
第三,虚实转换法。
虚实指的是用声的状态和声音的弹性使用。虚中转实,实中转虚。尤其是实中转虚的方法较为常用。
(3)确定重音和巧妙运用重音的表达方式的一些基本原则:
其一,重音贵精不贵多。确定重音应有立得住脚的道理,否则就放过它;
其二,处理好重音和非重音的关系,重音和次重音的关系,重音和重音的关系,非重音之间的关系。总之,要用重音的提领把次重音、非重音和谐组织起来;
其三,重音的表达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最后,把握重音首先要综观全篇,从全文的宏观角度体会作品意图和主要内容,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语句当中。
名师提醒:
重音与语气一样,是播音与主持的重要外部技巧之一。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重音是交叉出现的,一个重音多种作用,这样文章的意图才能体现得充分明晰。所以,不要用上述重音十种类型去生搬硬套。同一个重音的作用可能有多种,比如呼应性重音可能还是并列性重音、强调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只要能够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语句的目的实现了,听众就能听明白了。总而言之,重音应该围绕对稿件的题旨、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来确定并表达。和节目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把稿件的特点尽量贴合到节目的要求上来。确定重音切忌杂乱,一定要少而精,表达重音切忌单调,一定要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