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种结束话题的方式。建议式结尾。在有些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可以通过向受众建议作某某事情,尝试某种方法或者提醒注意的方式结束话题。如:听众朋友,听了以上我给朋友们介绍的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鼻步保健功,有兴趣的听众朋友可以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不过我还要提醒朋友们一点,那就是如果那位朋友鼻子部位正在患病,像疖子、皮肤病、鼻出血等等还是暂时不练此功为好。听众朋友,特别是上夜班的朋友,您不妨按我上边说的方法试一试,我想,夜班病也就可以得到自我调制了。这种话题结束方式既委婉得体又显得亲切热情,受众乐于接受,是主持人行之有效的一种话题结束方式。
第八种话题结束方式。呼应式结尾。呼应式是一种首尾关照的话题结束方式,主持人以某人某事进入话题,而在话题的结尾,又回到此人此事上来,并由此作一定的生发引申,深化话题的意义。使受众加深理解,得出完整深刻的印象。比如像“国外消防见闻”这个话题,主持人开始从深圳危险品仓库和北京隆福大厦两场大火谈起,然后介绍了国外消防的经验做法,在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又回到这两起火灾事故上来:听众朋友,说到这儿我就想,深圳北京这两起火灾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其他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究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意外,主要不外乎两条:第一呢就是思想上对火灾和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第二就是消防措施以及设备条件等不够完善有利,而主要原因还是第一条。以上我们说到的一些国家的消防工作做的好,主要就是体现在对火灾和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上,思想上真正重视了,能够常抓不懈,常备不懈,就能够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九种话题结束的方式。感叹式结尾。在话题的结尾主持人适时的抓住受传双方共同的感情凝聚点,感慨或赞叹或抒情,让受众在主持人的感叹抒情之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如“我们不是失败者”这个话题:从九月二十四号北京争办奥运失利谈起分析了我们申办奥运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话题结尾,主持人抒发了这样的感慨:听众朋友,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体操教练高健在争办表决后所说的一番话,他说呀“作为一名新中国的体育工作者,我曾三次带领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可以说,争办奥运凝聚了我们这一代体育工作者的梦想,我家住在八楼,我曾对人说过‘如果能换来奥运在我国举行,我宁愿从八层楼上跳下去。’听众朋友,当时从电视上看到了采访高教练的情景,听到他这一片肺腑之言,我感动的掉泪了。我就想啊,我们有这么好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有这么好的人民,有这么坚强伟大的党,奥运的圣火终究有一天会在中华大地上点燃。我坚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主持人从一个大家熟悉的动人的事例感慨、赞叹、直抒胸臆。以情感人,此时,主持人的感情与受众的感情已融为一体,受传双方已达成一种互动的默契与共识,传播活动至此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佳境。主持人的感叹缘情而发,这情既是主持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由于人民群众的感情息息相通。多发有情之声,这也是主持人赢得受众认同和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主持人结束话题的第十种方式。综合式结尾。有时某种话题用单一方式结尾往往不能够满足表达的需要,这时可以采用几种话题结束方式综合并用的技巧结束话题,比如:哎,东燕,看来你的那位朋友急于购买一时用不着的洗衣机购物保值是没有必要了,这时呼应式结尾。如果他手里还有余钱的话呢,我倒是觉得把钱存到银行或者是去买国库券比较合算,因为国家已经提高了存款利率,这是建议式结尾。假如现在大家还是都到市场上去盲目购买大件商品,一方面造成不必要的积压浪费,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新的销售增市和市场物价浮动,这反而对消费者自己不利。这有是点评式结尾。又比如:听众朋友,以上我给您谈的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军医高力宽大夫的事迹,这是回题式结尾。您可能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的感慨:要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们都能像高大夫那样,艺术高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该有多好啊。这时感叹式结尾。也许有些朋友患有腰腿疼、颈椎病、腰椎病,您不妨去找高大夫用按摩治疗试一试。这又是建议式结尾。高大夫治病的门诊部在魏公村解放军艺术学院内,坐320、332路汽车到魏公村下车就可以找到,您记住了,魏公村解放军艺术学院,坐320、332路汽车到魏公村站下车。大家可能已经听出来了,这又是重复式结尾。像这种综合式话题结束方式便于精炼、简约的表达多层含义的内容,生动、活泼,受众容易接受。实在呢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话题结束方式。
话题的进入方式和结束方式的设计和选择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结晶,是主持人素质和功力的综合体现,是主持人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就不能不重视对稿件材料开头和结尾的话题的设计,而出色的话题设计不仅可以使原稿的编辑意图得以充分体现,往往还能赋予话题以新意,使原稿锦上添花。主持人对话题进行设计加工,选择进入和结束方式,还应注意话题首尾设计的完整性。不同话题首尾方式的多样性和一次节目话题设计的整体和谐性,力求达到这几方面的完善统一,不言而喻,只要我们的主持人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就一定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