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方法意识,重视审题、答题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考生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按《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考核目标与要求答题。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注重方法策略,注重审题、答题和计算方法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1.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以热点专题为依托,充分挖掘相关知识的隐性联系,并配合以专题的检测套题来训练,培养分析、演绎、归纳、综合能力、信息提取和处理的能力。加强重点、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交叉点专题的训练,找规律、找思路,触类旁通,变习题训练为思维训练。要着力弄清各类题型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尤其要学会如何审题,如何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如何获得答题加分等技能。每年都考的计算试题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只有一题,但它是拉开学生成绩差距。
2.加强四个“训练”。
①完成“书本——结构——考点”的知识训练。②完成“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新闻——典型例题”的分析训练。③完成“试题背景——试题设问——关键字词”的审题训练。④完成“口头语言——材料语言——答案要点”的表达训练。
3.精讲精练,跳出题海,提高效率。
①在精选的基础上,讲好讲透1—3套模拟题。②要一题、一材多变、多问多解、触类旁通或多题归一。③明确训练目的,针对存在问题。④准备“错题集”,归结典型错误,查缺补漏。
4.落实解题规范,熟悉答题要领,提高成绩。
要养成根据题型特点进行审题答题习惯。归类时,既要从设问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又要结合答题思维方式(归纳型、演绎型)进行归类,确定题型专题。还要通过套题训练强化、内化这种习惯,使基础知识的运用熟练化、准确化、条理化、规范化。①解题程序规范化。先审题,后立意,要修正,才下笔,最后还要检查。审题时尤其注意知识范围、问题指向等限定,防止方向性错误。②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使人对你的答案能够一目了然。③答案结构逻辑化。每个要点的说理自成严密的逻辑,即先答哪点,后答哪点;每点先说那句,再说那句。④答案组织完整化。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组织要点,坚持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三个方面有机统一,避免遗漏要点。⑤主观题组织多个答案一般坚持先主要、后次要,先直接、后间接原则;组织一个答案坚持先观点,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原理或依据要出现在每一要点的第一句,然后紧紧围绕着该要点展开分析。尽量做到要点或层次之间不交叉。
(三)要精选一些能够折射课本知识,又是高考中可能重点考查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升解题能力和技巧。
尽管高考竞争激烈,但只要我们紧扣考纲,依据教材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而又学法科学,就一定能为自己插上腾飞的双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