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把“课标”读“厚”
把教材读“薄”
“3+文综/理综”的新高考形式下,历史并入文科综合考试之中。与单科考试相比,无论是试卷结构还是题量都将发生较大变化。考生应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日前走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教授,他多年来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并对高考命题有着深入研究。
命题预测
非选择题或增大知识点跨度
黄牧航教授介绍,从2005年起广东省高考开始自主命题,经过多年时间的实践,广东省命题组已经摸索出一套较完备的命题思路,2010年虽然取消了单科考试,但文综命题基本思路和单科考试比不会有大的转变。
他归纳近年广东省历史科命题有四大特点:一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二是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三是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四是打分方式从采点打分到采点采意相结合。
黄教授说,今年是文综每一年,就历史科来说,由于题量大幅减少,对命题者而言,题目如何切入、选择材料将是一种挑战,他们要充分顾及知识点和考点的分布、覆盖面及比例。毕竟,考点不能过于集中,过于集中长远来说不利于中学历史科教学,也会促使人们去猜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每道非选择题的设计中,命题者有可能把知识点的跨度增大,以考查更多的知识点。
此外,在他看来,考生和老师不必执著于试题的难度,这没有太大意义。“所谓难度,具有群体依赖性。与其猜难度,不如关注命题者增加难度或降低难度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他说。
备考策略
历史课标与教科书同等重要
考生都有历史教科书,但却不一定有历史课程标准。黄教授建议,如果没有,就去买一本或从网上下载一本。“在新课程的学习和备考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教科书。”他说。
那应该怎么读?黄教授介绍,一般来说,历史课标中的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我们研读历史课标,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因为高考命题也不外乎从这两方面切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把“课标读厚”,就是指掌握历史课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再不断扩大知识面。渠道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
与此相对,我们要把教材“读薄”。现在一套教材的知识点都很繁琐,不少同学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把教材“读薄”,意味着一定要抓住教材的核心思想,不能迷失在历史知识点的森林中。
此外,黄教授提醒,考生记忆历史知识一定要注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近年广东省的历史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一道题目是要求考生背诵历史年代的,也没有一道题目是非得记住准确的历史年代才能够作答的,命题者的目的就是希望考生从繁重的历史记忆中解脱出来。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谓“理解”,就是所了解的事物在一个新的情况下出现时,仍然能够揭示其本质。做到了这点,考生应对高考才能从容得多。
应试技巧
尽量多方面呈现答题要点
黄牧航介绍,在历史科考试掌握一定技巧有利增分,避免失分。他向考生介绍了几种技巧。
1.就命题设计来说,对于非选择题,每道大题下的小问题往往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因此,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在全部看完每道小问题后,理解和把握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路,才开始作答。
2.时间把握很重要,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理论上,每科的答题时间是50分钟,就历史科而言,共有12道选择题,如果是一般难度的选择题,争取控制在45秒里面完成,难度稍大的可以适当增加时间,但所有题目要尽量在15分钟内完成,否则会影响非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共有两道,52分,每道题分值不一样,对分值较低的,争取在15分钟内完成,另一道要在20分钟里完成。此外,每个学生思维习惯不一样,有的人喜欢从头到尾一直往下做,有的人喜欢先做完某一科,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关键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答题习惯,高考时就不要变了。
3.由于如今历史科的打分方式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在非选择题的作答中要尽量多方面呈现答题要点,最好不要交空白试卷。历史考查的知识大致分为记忆类、解释类和评价类。对于记忆类题目,要力求准确到位,而对于解释类和评价类题目,就要争取多提供一些合情合理的观点或解释,这样有利增分。并且,在考试中,尽量把所有题目都答全。文科与理科不一样,只要你在答题时哪怕写上相关的几句话,都可能得分,但如果空白,那就彻底没分了。
4.在文科考试中,完整准确的表述很重要,但万一时间来不及了,可以考虑 “要点答题”,也就是把关乎核心观点的关键词句写出来。这种答题很不规范,在平时练习中不提倡,但到了迫不得已的关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常见问题及应对
1.历史概念不清。
近年来历史科考试题目涉及较多的历史概念,不少考生在这方面失分严重。这包括三方面的情况:一是混淆历史概念;二是历史概念写得不正确或不完整;三是写错别字。
应对:建议可以多做一些名词解释的训练。首先要把历史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弄懂弄熟,其次是把教科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好。
2.答题思路不清。
当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时,他就只能答对小部分的要点。没有明晰思路、东拉西扯的考生往往失分严重。
应对:建议多看历年高考题目中的参考答案部分,认真领会命题者是如何组织答案的,在参考资料的选用上也要挑选一些上乘的材料,掌握好按照要点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备考建议
3+综合高考模式下
高三历史最后的备考
一模结束了,2010年高考进入更为紧张的60天倒计时阶段。60天,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为高考加分。
一、稳定情绪,提振信心,拥有平常心。
面对高考,我们都是考生。无形而巨大的压力往往让我们恐惧、患得患失、夜不成眠……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考试心理素质培养同考试结合起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仿效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不是要成为另一个罗斯福,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坎里。课堂上不妨以“家常式”的谈话方式,从容、淡定、自信地将你每一节课、每一周、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提前告知你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配合你的计划。你的侃侃而谈与周全计划对稳定学生情绪,提振大众信心会起巨大作用,能给处于高压下的学子带来暖意。
作为学生,考前应拥有平常心,同时充满自信心。考前要有遇到试题难易如何应付的思想准备和处置方案,相信考试内容都已充分复习到,相信自己对试题的解答方式能熟练掌握,相信自己熟悉的应考内容与应考技巧能征服试卷中的多数问题,相信自己能用现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试题中可能出现的平时未见到的新问题,相信自己的答案能与参考答案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一致。
另外,考前一定要把所有的考试范围内的内容看上一遍,这样你才能做到心理上的安然和坦然,这样才会更加自信地应对考试。
当然,你也可以带一种轻松消遣的心情进行浏览式学习。这种学习应只以增强自信为目的,因此要少接触难题。最好看看以往做过的一些习题和试题,对其解法、答案进行重点理解,对一些平时的错题重点关注。可适当做些中等难度的练习,以免考试时有陌生感。此时要避免做难题和平时掌握不好的内容,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接受客观现实,积极应对,强化解题能力的限时训练。
文综试卷的特点是容量多、密度大,150分钟内要求完成35道选择题、18~20个主观问题。现实情况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勉强能完成,中等偏下的学生想做完比较困难。
我们要接受做不完的现实。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依据高考模式,每周进行1~2次限时训练(50分钟,多用高考题及广东各地一模试题)。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选择题,并在15分钟时提前收取选择题答案,以便学生能在余下时间一心一意解答主观题。指导学生关注主观题的括号级标题。根据括号级标题而非根据所占分值分配时间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先读设问后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教师高考阅卷体会等文章,熟悉高考评分的标准和细则,了解教师怎样阅卷以求得感悟。
作为学生,熟悉命题手法,提取命题立意信息,牢记“研究的问题在教材以外,答案却在教材之中”。训练有素,临阵不慌,能创新地运用你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材料解决问题。还要注意书写、用语规范化:尽可能地做到卷面工整,第二卷的主观题在回答时要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层次化。这样会使改卷者一目了然,改起来舒服,同样的答案,容易得出比其他同学高的分数。(作者:广州市第六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龚敏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