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跃
每到年末,各高校就业大军涌入市场寻找工作,接受市场检验。而每到此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尴尬就一览无遗,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各公司大量的岗位缺口找不到适用的人才。同时,各方忧患人士的评论也是层出不穷。笔者就应用美术类专业的就业现象和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探究竟。
本文所指的美术类专业指的是高校开设的以美术作为培养基础的应用导向型专业,如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等等。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前十个专业,美术学位居第一(15.6%),动画位居第九位(12.6%)。201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前十个专业,艺术设计、动漫、人物形象设计分别位列第五(15.2%)第六(15.1%)第七(14.3%)。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位列第一的是动画专业。2011年本科就业黄牌警告专业位列第一、第二的是分别是艺术设计和美术学。
出现此种窘况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由如下几点:
一、供给的几何式增加。受传统高校扩招以及高校总量增加影响,应用美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最近几年来出来了几何式增长。传统高校扩招在此就不说了,你们懂的。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的十年时间,仅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以及独立学院而言,其数目就从2000年的几十所增加到了2010年的328所。在校生规模占到本科高校1/3强。这些院校中,90%以上开设有应用美术类专业。
二、高校专业设置雷同,专业特色不明显。各高校的应用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专业设置的同质化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同质化导致各高校培养出一批同质化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差异化的社会需求。以北京为例,在京的部署高校和市属高校中,80%以上高校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一直位于专业设置同质化前三名之内。
三、高校的应用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简单说来,一是硬件,二是师资,三是实习实践环节薄弱。很多开设平面设计专业的院校,学生没有见到苹果机。实验室要么没有,要么简陋,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师资的问题则更为急迫,很多专业教师缺少经验,缺乏创新,缺少项目。没有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应用型学生。根据麦可斯《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69%)。2007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母校在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前四位是实习实践环节不够,培养主动学习不够、课程内容陈旧不实用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够。
所以说,人才质量的下降源于办学水平的下降。或者说办学水平落后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应用美术类学生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沦为结构性失业,区别在于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失业率更高。
那么,这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短期要靠职业教育或者学士后教育,长期要靠高校的变革。而后者明显缺乏动力支撑。
幸好,有一些公司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已开始专注于应用美术类专业的学士后教育。如首都师范大学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水晶石、完美动力等。水晶石和完美动力更强调技术的培训。首都师大高美中心培养理念是技术服务于艺术。培养过程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平衡。课程设置紧密贴近业界,由业界领袖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并亲自指导实习实践环节。并与业界多家知名公司合作,提供就业推荐、留校工作、创业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是少有的隶属于国立高校,专注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机构。
但是,即便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并没有获得高校毕业生的广泛认可。原因则一是来自于高校的催逼,必须在6月份之前签订三方协议,无论这协议是真是假;二是学生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国外高校学生毕业后一年内,往往不急于就业,而是多方游历以增广见闻,寻找自己喜欢的城市和雇主。
总而言之,每年900多万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各高校统计的毕业率多在90%以上,很多高校甚至是100%,有多少人是“被就业”,有多少人是有效就业?
大学,应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