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心理学家大张旗鼓提出:谁让男孩变“娘娘腔”?应试教育夺走男孩雄性激素!此语一出,在社会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各媒体争相转载,也引发了无数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论。由此,我们不由想起美术大师吴冠中的激愤之言,“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这些铿锵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美术界萎靡不振的现状,“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近年,艺考热现象严重,看各大美院考点门前熙熙攘攘的考生,真有种“赞我华夏艺术发展之鼎盛”的冲动,可现实是怎样的呢?美术界忙着搞展览、大赛,所谓的画家忙于炒作评奖,在这样兴盛的场景背后却是艺术的萎靡不振,画作缺乏灵气、了无生机。究其原因,依旧是美术应试教育惹的祸!
美术应试教育如今已成风靡全球的M姓快餐,既鲜嫩可口,又速食充饥。只要背熟几个石膏头像或者人物肖像,会几笔画出一个苹果,就摇身一变,成为特长!这些文化课不理想却深谙“条条大路通罗马”之道的学子就寻到了跳龙门的捷径,施施然遁入艺术院校的大门。可是,快餐毕竟是快餐,最终只会造成营养不良。应试教育机械的教育方法,速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难以打好必要的美术根基,艺术思维僵化,艺术修养缺乏,其作品最终只能沦为“技术”而非“艺术”!而中国美术界自然又多了几个绘画的“工匠”!
其实,考入美术院校只是艺术的起点,而非终点。着眼点应放在今后的发展上,在早期阶段就打好艺术的根基。既然选择了绘画,就选择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难道不应该做到最好吗?再者,不管何种录取方式,最终的录取实质还是在于专业的名次,而中国的美术招生以静物、石膏、人像为主的内容固化而单一,却忽略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这种模式难道更利于考生素质的提高吗?事实是,学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失去了对中国悠久文化的传承,我想,这并非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初衷吧。
听说李仲春在台湾开了一家美术咖啡馆,聊天之余,教人画画,他培养的艺术人才超过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50年里培养的人才,成了一个奇迹。而中国内地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量人才的专业美术培训机构“第五工作室”也用十年的实践与成绩证明了唯有真正着眼于绘画,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才可以创造具有灵气、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这些创造奇迹的画室正是采用了吴老口中的师生之间直接交流,注重基本功、注重绘画示范的“自由教学”,这些画室也向世人证明了不应试同样可以获得高升学率,更能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是做灵气十足的“艺术家”,还是做只会按固定模式涂鸦的“工匠”?是盲目应试还是真正学到绘画的精髓?是一生相信每位学子心中自有考量!应试教育已如廉颇“垂垂老矣”,当今美术界需要更多如“第五工作室”“美术咖啡馆”式的教育机构,中国美术界也期待逐步走出低谷,展示独特的美丽与风采。我们期盼应试教育的终结,早日迎来崭新的艺术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