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家民办二级学院的创办者,是中国民办教育史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学院是“中国播音员主持人四大培养基地”中唯一的新机制民办高校。
他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其中的出类拔萃者星光熠熠,已声名遐迩。湖南卫视当红电视主持人谢娜、杨乐乐,央视《寻宝》主持人李佳明,央视早安中国主播施丹等,都是他的学生。
走近罗共和,走进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我们发现罗共和的人才观、教育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别具一格。
让其余的80%也能合格
1995年,四川师范大学前任校长封小超在常务副校长任上,一手促成了学校与罗共和夫妇双方的合作,创办已三年的四川电影电视艺术专修学院,自此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
“一所学校,优秀的学生哪怕只有20%,但更为重要的是,你如何做到让其余的80%也能合格?”谈及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独具一格的严格管理模式,院长罗共和这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民办院校,而且是艺术类院校,比如,在最基本的生源质量上,先别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牌大学,就是跟公办院校比,我们也有差距。我们必须将二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所以,我们的做法跟同行有许多的不一样。”
回顾办学历程,罗共和说:“我们最大的成功,不是有了两个校区、很多的专业设施设备,而是找到了一条培养影视传媒专才的有效途径,帮助许多热爱艺术和影视行业的青年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成果,让罗共和底气十足:他的学生虽然在入学起点上不占优势,然而优秀毕业生已经“具备了与一流院校毕业生比拼和抗衡的实力”。
“西点艺术学校”
在罗共和提及的影视学院诸多与“其他的高校不一样”中,学生管理的不一样首当其冲。学院“严格学习、严格考试、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方针,不仅能够贯彻,而且能持之以恒。由此在校园内营造出的良好学风和独具特色的教学生态,总是能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
封小超惊奇地发现,在自己属下的这个艺术学院里,学生中染发的人竟然比其他高校还少,这颠覆了他心中对艺术类院校的成见。罗共和解释说,影视学院要求学生不要染发,但并无硬性规定,而是风气使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个别染发的,在整体的影响下也就渐渐不染了。”
罗共和说,学院现在实行的晨练制度、晚间查房制度等给学院的院风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助益。由专业老师带队的晨练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开始,从一年级一直坚持到三年级走出校门实习。不参加晨练者一律按旷课论处——这一做法让许多兄弟学校不肯相信,来校探访查实后却又觉得难以效仿。
自当年在成都郊外的一个叫簇桥的地方租房建校起,学院就开始尝试半封闭或者说半军事化的管理。当年的学生曾开玩笑地称自己的学院为“西点艺术学校”。
推行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晨练的难点自然是学生,不满和牢骚、零星的抵触甚至可能持续到三年级。“但一到三年级出去实习后,他们就尝到益处了。工作以后,则会感谢学校了。”罗共和说,“影视传媒专业的特殊性,时间必须以分秒计算。而从事任何行业,准时都是基本要求。”主播央视早安中国栏目的施丹,得清晨4点半起床投入工作,就是影视学院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例子。
“学艺先学做人”
罗共和的方式还彻底颠覆了通常艺术院校留给外界的负面印象。在川师影视学院,放学后或者节假日,校门口没有豪车迎来送往,晚上也没有人深夜不归——罗共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不能出校。”一方面,晚间的点名、查铺、熄灯制度是强有力的约束;另一方面,学校要求各系各专业每学期策划了大量的校内艺术实践活动,填满了学生课堂之外的时间缝隙。
严格到近乎严苛的纪律,是基于罗共和一直秉持的“学艺先学做人”的教学信条。为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罗共和晓之以理:“你们进来多少分?三四百分在普通中学不是好成绩。这里有像考音乐学院那样3岁就学专业的吗?没有。你们只不过是喜欢艺术,为了考艺术院校临阵磨枪。所以,学校要你们加倍补偿学习艺术的时间。如果你们想成功,想比那些考上了好学校的高分考生学得更好,就需要加倍努力,这叫笨鸟先飞。”
影视学院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行家的肯定。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训练有素,举止礼貌得体,责任感强,心理素质佳,工作上服从领导,既有团队精神又放得开……诸如此类的优点,是许多用人单位对影视学院毕业生的共同看法。
不一样的办学条件,催生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促成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也导致了不一样的办学结果。
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唐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