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实最为接近的艺术形式,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传播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意识形态影响。如何振兴民族电影、建设世界电影强国、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已成为中国电影的新的时代主题。而振兴中国电影,我认为关键是要创办世界一流的电影教育。
中国的电影产业近年来正在实现超常增长。2010年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57.21亿,是2006年的2.7倍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然而做大并不等于做强,中国电影作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电影体系中整体仍处于弱势地位,能够真正做到“走出去”并“叫得响”、产生广泛世界性影响的影片并不多。
“十一五”时期,中国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底,全国广播影视系统从业人员共64.40万人,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电影教育功不可没。
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电影人向往革命,投入了“左翼电影”运动,后又辗转延安、东北,加入建设革命电影事业的洪流。至新中国成立,他们又集结在首都北京,以创建中国自己的电影高等教育的气度,创建了北京电影学院。他们深信,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能够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电影能够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电影本身是文化产品,电影教育的实质是文化教育。而文化之间无优劣之分,其本质是谁引领谁的问题,是文化话语权的问题。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需要有一流的国际标准,更需要坚持自身特色和传统,创建中国特色的电影教育。
我们应高举文化自强的旗帜,继承自身优良文化传统,坚持“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功能,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学术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学术流派、学术理论、学术组织,占领学术高地;培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理论、电影创作、电影技术大师,占领人才高地;孕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教育体系、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占领文化高地,服务于世界电影强国建设,服务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服务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走中国特色的电影教育之路。
眼下当务之急,我认为是要着力在电影理论、电影创作、公共决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电影理论方面,努力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世界情怀的国家主流价值观和美学体系。在电影技术上,瞄准以数字技术为表的新电影技术手段,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性、瓶颈性问题。在电影创作方面,努力创作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民族风范”的优秀作品,在国际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上稳步提高。在公共决策方面,积极发挥中国电影“智力库”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大批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政策建议。大学之大,在有大气之谓也。格局境界决定发展前景,思路决定发展出路。
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影教育专业院校,振兴中国电影教育的使命责无旁贷。我认为深入实践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站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定位学院的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建设,不但要在世界电影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借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树立中国电影教育在世界上的引领地位,逐渐掌握世界电影教育的话语权。
大学之大,在有大气。格局境界决定发展前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发扬电影学院先辈们复兴中华文化的文化自强精神、创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的奋斗精神,树立新时期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信念瞄准一流的目标,使出一流的干劲,创造一流的业绩,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侯光明)
(人民日报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侯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