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规范与创新之双翼
■戴一峰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自90年代末破土而出以降,至今已颇具规模,几占我国本科教育的三分之一。然而,就目前已经教育部批准办学的300多所独立学院观之,良莠参差,前景堪虑。是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办学认知和实践中体会到:为确保独立学院的健康长足发展,必须立足规范,坚持创新,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锻造独立学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教育创新: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国已把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对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敬业、合作、务实、创新”,这是嘉庚学院教职员工在入职培训时首先接触到的八个字,在这八字方针中,“创新”被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要求提出。嘉庚学院一直努力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精神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尊重,而创新过程中可能有的失败也被宽容地对待。
学院管理层深知,在这个日新月益的时代,富有创新理想和能力是一个员工最为可贵的品质。这些员工所创造出来的“创新生产力”将推动嘉庚学院朝着优质本科大学的目标更有效率地发展。
实际上,嘉庚学院作为一所新兴的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教育模式转型的产物,天生具有“改革、创新”的血统。教育部在批复嘉庚学院的办学申请报告中明确要求我们,“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这使学院在创办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为此努力开拓广阔的创新空间,也同时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理念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和教材的作用被过于放大,而受教育者——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主动性却常常被忽视,这往往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
嘉庚学院自2003年建院起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学院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皆围绕着这一理念展开,营造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环境。目前,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皆以此作为育人之宗旨和准则。
嘉庚学院“面向人才市场办学”的战略思路和“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定位,正是从“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根”长出的“苗”,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弊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以学生为中心”就必然要考虑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然要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使其真正具备参与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也促使学院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层次对学院的办学定位做出科学的判断。独立学院的学生层次多为本科三批学生,嘉庚学院的生源则主要集中于本科二批和本批三批(嘉庚学院在福建省内招收本科二批学生,在省外主要招收本科三批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在短期内不可能选择“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立足于这一分析,嘉庚学院将办学模式定位于更具科学性的“教学型大学”。学院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主张。即有效的教,有效的学,培养有效(用)的人才。
体制创新:事业起步的基石
创新的理念没有创新的体制去实践,势必会成为空中楼阁,体制创新恰恰把理念创新落到了实处。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嘉庚学院一开始就搭建了服务型学校管理模式,而非科层制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尊者”,行政管理人员也不仅仅是“管理者”,他们都扮演着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服务者”的角色。学院十分注重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在学院网站上开设留言板以及举行院长与学生对话会、院长与教师恳谈会、院长与教师漫谈会、家长论坛等方式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作为学院提升管理效能、做出科学决策的参考,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材营造了良好氛围。
在这一管理体制下,“效率”成为关键词。如何有效率地培养人才?学院管理层的结论是推行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的资源面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2006年5月,嘉庚学院首个分院——国际商学院正式成立。该分院将国际经贸系、管理系、财政金融系纳入统筹管理,实现三系教学资源、管理资源的共享,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整合等方面大胆进行新一轮改革。之后,在2007年的9月7日,嘉庚学院的第一个工科分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也宣告成立,其属下的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同样实行软硬件资源的整合,并接受统一的管理、使用与调配。这两大重要举措为嘉庚学院2008-2009学年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创新:持续发展的核心
当教学的主体发生改变,学生不再是坐在课堂里被动接受的听者,教师也不再是主宰课堂满堂灌的讲者,而社会在此时又将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提到学校的面前,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适应这样巨大的变化呢?
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这一新型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应当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五年的时间里,嘉庚学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建院初期,学院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所有的课程(共9类)分为4个模块,构筑4个教学平台:(1)技能教育模块;(2)通识教育模块;(3)学科教育模块;(4)专业教育模块。并通过加大技能教育模块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为拓宽课程口径,把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2007年12月,嘉庚学院全面启动教学改革工作,成立“教学改革工作委员会”,并在各分院、系、教学部成立“教学改革工作小组”。此次教学改革中,学院课程体系由原来的4大模块9个课程组调整为3大模块7个课程组。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5%,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规范课程建设,建立标准课程库,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工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无益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培养。嘉庚学院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探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006年11月,嘉庚学院首个由系升级而成的分院——嘉庚学院法学院宣告成立,而这个学院的前身嘉庚学院法律系正是嘉庚学院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先驱”,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小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与实务能力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全院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典范。
2007年1月,嘉庚学院在国际商学院首次设立了国际班,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推行纯英文环境下的专业教学,着力培养真正的双语人才。尝试这一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为学子们营造了充满活力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也加快了嘉庚学院国际化的步伐。
2008年2月,开始在全院学生中推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体育教学俱乐部提倡的是“终身体育”的理念,即使学生修满规定的4个体育学分后,依然可以参加俱乐部的活动。
2008年7月间,学院开展了首次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为期两周,安排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都安排了不同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动手能力培养的极好机会。
营造有利于教学发展的环境。为了使各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发挥真正的效力,嘉庚学院下大力气投入,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特殊教室,如案例互动教室、日本文化教室、研讨室、模拟法庭、形体训练室等,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而针对学院教学小班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小班教学特点进行的教室改造和建设也在不断进行中。
与此同时,为了不仅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更深入地发展“有效教学”,在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师生深入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学院正在分期分批地推进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独立办公室的政策。2008年1月,学院已有100位专任教师搬进了独立办公室,在这样独立、舒适的办公空间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这种环境对师生交流带来的便利。
规范管理:教育创新的根基
富有成效的教育创新一定是立足于规范之上的创新。嘉庚学院经过近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突破万人,教育教学质量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皆是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的结果。
嘉庚学院不断地尝试、摸索,力求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学院的办学实际,不断推进学院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学院先后在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希望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完善的制度保障,让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真正的受益者。
在制度制定后,学院会及时地对制度进行解读以加深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因此,在新制度推出后,学院会立即通过举行会议或培训、网站发布、材料宣传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新制度进行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学院还会通过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点进行邮件提醒等形式,使人们能够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避开行为“禁区”。
学院还深刻地意识到制度有效性的发挥有赖于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学院在通过反复宣讲倡导自律的同时,也不断加大他律力度,建立完整的常规检查制度,把定时检查与随机检查、个体检查与集体检查相结合,检查教职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对于违反学院规章制度的行为,一旦发现,学院立即进行纠正与处理,以确保规范管理的有序开展。
认真严谨地办学,不懈地追求规范管理,正是基于这样的办学态度,嘉庚学院教育创新之路才走得如此顺畅、如此富有活力。
对发展的长远考虑,嘉庚学院需要规范;对发展的强烈渴望,嘉庚学院需要创新。胸怀“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新型本科大学”的高远愿景,规范、创新一直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求生存、谋发展、建设优质本科大学的主旋律。规范与创新,是嘉庚学院不断探索前进,实现办学理念的双翼,守护、推动着嘉庚学院在锻造品牌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作者戴一峰,现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人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漳州市政协委员,全国独立学院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曾先后担任第十一届厦门市人大代表,第十届厦门市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