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雁从这片森林中飞出,人们说:"看,那只大雁很神奇!"又一只大雁从这片森林中飞出,人们又说:"看,那只大雁很神奇!"当数不清的大雁从这片森林中不断飞出的时候,人们会说:"那片森林很神奇!"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就是这样一片森林。 一个戏剧职业学院的职责是什么? 站在建设文化强省最前沿。担当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排头兵。造就万余名专业艺术人才。7年编创6部大戏。提升山西新形象的精品力作不间断地在全国演出。 文化的力量穿越全国。 一个戏剧职业学院的职责是什么?党和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等艺术人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坚持"剧目驱动、院团合作、学演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从打造优秀剧目破题,向剧目要人才、要品牌、要影响力。 2004年迈出"院团合作"第一步,他们与省话剧院合作推出儿童剧《我能当班长》,此举打破成人演孩子的旧模式,演出形式新颖活泼,语言清新流畅,艺术地引导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作为唯一原创儿童剧,该剧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和上海国际戏剧节,在绍兴大剧院演出,1349个座位座无虚席,成为上座率最高的一场戏。此后,《我能当班长》一口气在江、浙、沪演出95场,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他们再次与省话剧院合作推出儿童剧《刘胡兰》,用英雄的故事感召激励当代少年儿童,仅在上海中小学和社区就演出了102场。 2005年3月,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回荡在香江之滨。"尧天舜日""晋国雄风""云冈印象""古槐寻根""黄河畅想"每一乐章演奏完毕,观众都以长久的掌声作回应。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永华对记者说,浓郁的民族气息,唤起我们深藏在心中的民族情,带给香港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如果没有亲临演出现场,很难相信这样完美的作品,竟然由一个地方职业学院完成,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是一流的。"流泪听完这组曲子,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山西产生强烈兴趣。"香港艺术发展委员会顾问费明仪先生道出许多香港观众的观后感。此后,《华夏之根》又应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演出,获得中国"金唱片奖"。 2006年岁末,《山西四大梆子演唱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全国政协礼堂连续演出。80多人的交响乐队、50多人的合唱伴唱,一股强劲浩荡的晋风注入北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路应昆说,两个小时的演唱会,我感觉从山西北部的云冈石窟出发,徜徉到黄河边上的鹳雀楼,这是一趟醉人的音乐文化之旅,每一乐章、每段梆子都呈现了一个经典的人文景观,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曲润海曾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和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看罢演出感触强烈:"20多年前,我在山西当文化厅厅长时,就曾经想过,用交响乐来演奏四大梆子,但始终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做成了,还将它推向中国最高学府北大,传承、弘扬中华戏曲文化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唱享山西》在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亮相,这是山西省第一台大型原生态经典民歌晚会,也是山西省第一台演艺与旅游结合的晚会,填补了多少年来赴晋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遗憾。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从山西省现存两万余首民歌中,精心选取22首经典民歌,以山歌、小曲、秧歌为主打,保持山西民歌的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后,演出近400场。仅国际自行车联盟小轮车世界锦标赛期间,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太原观看演出。 这些作品传承弘扬了三晋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核心价值观,文化的力量穿越全国。 一部怎样的作品揭示了亘古宏大的主题? 独特的"解放"现象,"催泪的山西芭蕾"。李长春看罢说,通过《解放》,全体文化工作者都要解放,要大胆进行文化创新。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就更解不开。 2011年1月6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创作演出的说唱剧《解放》初选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该剧自2009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至今,演出150场,足迹遍布20余个省市区,观众逾32万人次。 两年前,《解放》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观后,高度评价该剧题材创新、体裁创新,指出,通过《解放》全体文化工作者都要解放,要进一步大胆进行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形式内容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业态创新,传播手段创新。 一年前的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中指出,《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就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这段话深刻阐述了《解放》的思想性及其现实意义,主题攸关民族的过去与未来。这年9月《解放》应邀二进国家大剧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说:"《解放》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间回溯到2007年年初。 立体呈现文化大省、戏曲大省、民俗大省,用崭新的舞台样式表现活态的黄土文化。2008年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确立了新的创作思路,开始向更高的艺术目标冲刺。他们聘请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为总编导。从那时起,院长赵银邦和时任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晓江数十次往返太原、北京。张继钢正夜以继日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排兵布阵,赵银邦、高晓江每每等到午夜时分,多少个夜晚,一壶浓茶,一包香烟,激情碰撞,共同编织《解放》的故事。到2009年初定稿,剧本19易其稿。 2009年3月,他们与国家大剧院正式签订演出协议,5月《解放》开始排练。整场演出共18场、9个舞段、8首山西民歌、一段戏曲演唱,5场情景表演。参加演出的舞蹈演员百余名。而此时,张继钢正忙于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排练。总编导无法亲临排练现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创造性地运用远程通信教学模式,张导示范的每个舞蹈动作,通过大屏幕传递给同学们,同学们的排练现场通过大屏幕再传给张导。2009年炎夏,舞蹈系百余名师生连续3个月"浸泡"在汗水里。跳凤冠小脚舞的30个女孩子从频繁摔跤,伤痕累累,到舞姿翩跹、舞蹈阵容变幻莫测,腿上磕破的伤结了疤,脚上蹭掉的皮磨出厚厚的茧。跳《走西口》的30个男孩子脱皮掉肉,在舞蹈数百次的修改中,阳刚的体魄隆起健美的肌肉。直到2009年8月22日,张继钢在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第一次与演职员见面。张导工作繁忙,此行在太原只能待24小时。 《解放》剧组全体演职员连续作战,从清晨到午夜,一幕一幕地过,一个细节接一个细节地抠,党委书记李玉梅、院长赵银邦通宵达旦忙碌在台前幕后,在近200人的剧组,他们是灵魂,也是普通职员。 舞台美术制作全部由美术系师生承担。为体现艺术的真实,全剧舞美全部以实景呈现,剧中横贯舞台的两道大梁,灵活推拉的4道立体大门,3个5米高的黄土窑洞,一道18米长、2米宽、7米高的黄土斜坡,一块点缀着上万颗星星的星光幕布,舞美制作难度空前。这年7月,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并不宽敞的校园变成一个大工厂。白天,师生们头戴草帽,在烈日下施工,身上、脸上暴起一层层白皮。夜晚,电焊迸射的弧光照亮整个校园。根据剧情需要,全剧结尾时大片的桃花持续从天而降,达到这样的舞美效果,需要250公斤用绸布剪的花瓣,20多名师生通宵达旦地剪,手上打满血泡。 《解放》成功了,《解放》还要演下去。炎夏在去柳州的火车上,深秋在去鄂尔多斯的荒漠里,隆冬在从吉林返回太原的长途中,午夜在纷飞的大雪中赶赴晋城,《解放》剧组从未停歇,山西民歌正在唱遍全中国,《解放》正在走向全世界。 一座艺术殿堂启蒙的种子播向了哪里? 与国际戏剧协会合作。 一辆简易的流动舞台车。艺术教育殿堂履行文化惠民的使命。行程2万多公里。大山深处。15万山里娃第一次看到儿童剧。斯德哥尔摩大学聂珂玲教授说,你们为山里孩子点亮艺术之火。 2007年10月,一台简易流动舞台车穿行在柳林县12个乡镇。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组织送戏下乡,行程6000余里,为深藏在吕梁大山深处的40多所中小学,演出儿童剧《借扇》《毛蛋和楞臭的秘密》。7万多父老乡亲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儿童剧。 文化惠民是政府要做的事,是国有艺术院团的使命和责任。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觉履行文化惠民使命,将艺术启蒙的火种播向山里的孩子。 2006年国际戏剧协会瑞典国际开发署,东南亚地区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儿童之声》在瑞典召开首次会议,中国剧协、昆明儿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纳入该组织合作项目,并以"不破坏环境,来改变和提高生活质量"确定为儿童剧创作理念。根据这个创作理念,他们很快创作完成儿童剧《借扇》《毛蛋和楞臭的秘密》。 观众最多时超过3000人,那是在柳林县金家庄一块空地上。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把流动舞台车围了个水泄不通,山里娃们一双双投向舞台的眼睛,流露出对艺术的渴望,一张张绽开的笑脸是艺术启蒙后的表情。观众最少时包括校长在内仅有5名教师、10名学生,那是在庄上镇双枣村小学。演出结束时,女校长鞠躬致谢:"感谢你们,娃娃们需要这样的艺术。"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为山区送戏,山里老人们说,这是善举。山里的老师们说,这是奉献。乡镇干部们说,贫困山区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文化扶贫。把国际儿童剧项目引进山西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聂珂玲教授说,你们为山里的孩子点亮了艺术之火。 3年创作演出4部儿童剧。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为运城、吕梁、朔州的6县、61个乡镇、211所中小学送戏下乡,行程2万多公里,义务演出307场,15万山里娃第一次在家门口欣赏到儿童剧。 一种什么精神薪火相传半个世纪? 53年"戏校人精神"薪火相传。硬件没有任何优势。创新,让这片森林更神奇。就业率连续3年高出同类学院。讴歌民族伟大复兴和转型跨越新山西的音画史诗中,留下他们的歌声与舞姿。 近年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坚持走好"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突出山西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基地;坚持走守正创新的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传统艺术的改革创新基地;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实用性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与全国,特别是东部省区的艺术学院相比,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硬件没有任何优势。但他们保持国际视野,始终站在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制高点,与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广泛交流协作。请进来,聘请张继钢、张千一、赵季平、郑小瑛等艺术大家担任客座教授。走出去,与国际剧协、国家大剧院、香港中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合作,联袂打造精品。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大师与大楼,更需要大学精神。半个世纪前,一代晋剧宗师丁果仙作为首任院长,为这个山西省最早的艺术摇篮开疆破土、建章立制,也孕育了"戏校人精神"。从山西戏曲学校升格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3年,传承弘扬、发展创新、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戏校人精神"薪火相传。近500名园丁在这里默默耕耘,万余名专业艺术人才从这里振翅高飞。 创新,让这片森林更神奇。7年编创6台大戏剧、4台小戏,先后演出1000余场,参加演出的师生达8万余人次,大大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艺术实践。"课堂教学--艺术实践--舞台检验"的艺术教学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剧目驱动、院团合作、学演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不断出人、出戏、出精品,就业率连续3年高出同类院校。兄弟省市区艺术职业教育同行纷纷来校取经。因为他们的创造与奉献,山西民歌民乐越发悠扬动听,三晋鼓乐更加激昂雄浑,历史悠久的山西四大梆子人才辈出。 晋京参加北京奥运会重大文艺演出,晋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汇报展演,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参加"华夏文明看山西"系列文化活动。在这些举国关注的国家和山西的重大庆典与展演中,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这支青春勃发的团队,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在讴歌民族伟大复兴和转型跨越新山西的音画史诗中,留下了他们的歌声与舞姿。 为祖国起舞,为新山西放歌。 春天里,这支青春团队奔向新的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