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蔚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从今天起,本报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推出一组报道,聚焦上海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剖析与讨论。
初中文化的村婆、苗乡的首饰工匠、国际环境设计大师、著名网络游戏原创者……如今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的成分相当“杂”。210人的师资队伍,不按现有大学师资招聘框框录用的人就多达50多名。但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尴尬”——虽然被学生们称为老师,却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各方纳才惹人羡
这几天该校环境艺术学院正在翘首盼望一位“新人”,他就是旅居国外从事国际名牌商店橱窗设计20余年,有着美国梅西公司加州中心店视觉总监头衔、曾获得过全美最佳橱窗设计奖的徐侃。而他早年就毕业于工艺美院的前身——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算是“出口转内销”。同样是从海外引进的,还有沈成旸和卢蕙卿这对目前正在时尚工艺学院执教的华裔夫妇,他俩原来分别是美国两家知名首饰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此外,学校还与贵州凯里的一名苗银饰品设计传人谈妥了前来任教的意向。
能请这样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行业大师来做专职教师,一时在同类院校中引起了轰动。而且,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也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充满了生机,一下子拉近了课堂与企业、与社会的距离。
职称不够“名不正”
正在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就意味着把各行业的名家大师请进高校课堂将成趋势,但引出的问题也颇为棘手。副院长潘家俊说,比如沈成旸夫妇,由于他们不是国外高校的教授,也没有高学历,因而按现在的高校岗位聘任条件,是不能被评聘为高级职称的,更不要说一些从民间引进的技术工匠了。再比如,为了挖掘和传承嘉定乡间特有的黄草编织工艺,该校特地将徐行镇上一位有着五十多年设计与编织黄草拖鞋、黄草花篮和黄草包绝技的老妇请来带教学生,但按照相关的规定,真正的“大学教师”称号,是不可能授予这样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婆婆的。
打破坚冰创新路
“改革,只有坚定地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才能打破阻碍教学质量飞跃的瓶颈。否则,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办学目标,永远只会是留于纸面。”上海工艺美院院长姜鸣说,近日学校正式向海内外公布了一套新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在基本的聘任条件中特意列入了一条,只要有证据证明有真才实学,就不必拘泥于是否具有任职“资格”。此外,像国际著名公司的高级证书、国家技师证书,甚至大中型企业高管的从业经历,都可作为受聘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资格。
人才引进的坚冰被打破了,连全球著名网游的作者保罗·斯蒂德,也被数码学院“网罗”来当了首席教师。如今,学校通过筑巢引凤,使得国内外的一流大师近悦远来。“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中国黄金创意产业中心”,这样的一个个集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顶级人才聚集地,已经相继落户在了上海工艺美院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