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中南部一个名叫卢顿的小镇,有一群低调的“无名剑客”,他们静心凝神、排除干扰,务实地从事着手中的科研项目……这就是现任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杰和他的无线通讯科研团队。
短短几年间,他们已成为世界无线通讯网络规划优化领域中领先的团队之一。目前,这支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受到英国、中国等国的几大运营商、设备商的青睐。
走在别人的前面
“张老师用‘中国速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了无线通讯方面优秀的团队。”北京邮电大学的彭木根副教授认为张杰和他的实验室能够比其他人早两三年进行家庭研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相比学术概念,张杰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后的产品,就显得亲切、易懂得多。“室内天线网络规划工具”,是张杰的实验室与工业界合作,将“家庭基站”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的“大动作”之一。
张杰在介绍“室内无线网络规划工具”的用途时,这样说:“以前的室内无线网络规划,很多是拍拍脑袋出来的,也就是说,哪个网络器件(例如天线)安置在哪里,随意性很大。用我们的软件,则可以准确地知道,网络器件放在哪个位置不仅可以提供最佳的室内信号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提高整个话音服务、数据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力及设备成本。”
而张杰实验室与工业界一起研发推出的“Ranplan室内网络规划工具”,还可以用不同方式储存,并可以打印出网络设计图,以提供各种网络器件的使用情况、价钱及总成本。
该工具还可以比较不同室内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例如分布天线系统、泄漏电缆以及家庭基站,在性能、质量及成本方面的区别,以及室内——室外无线网络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等。
通俗一点讲,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例如提高手机的话音质量、信号效果,更可以大大地减少成本,如果得到大范围推广,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很大。
名利不能看得太重
张杰团队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是其“务实”风格的直接体现。他们的研究,并非“为学术而学术”,也不是“为多发表论文而做学问”,而是将推动无线通讯技术进步以及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作为出发点。
从集中、专注地做学术研究,到对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怀,再到将“象牙塔”中的领先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界的产品与现实的生产力,张杰科研团队所走的每一步,均环环相扣。
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张杰发现竟是刻意为之和无心插柳的部分都有。对此,张杰认为,心态很重要。
在前几年,室内的网络规划和优化,很少有研究者问津,并不是热点。张杰的团队却在大家都在追逐其他热点时,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等到现在这个领域成为热点的时候,张杰的团队已经走在了前列。
“学术界有一个普遍现象是,研究者老是追求热点,哪里容易出成绩、发文章、申请经费,就往哪里钻。这很容易造成研究没有延续性,造成在每个领域的积累都不深。”张杰说,“所以,我认为治学、做研究最重要是心态,眼前的名利不能看得太重。”
最重要的产品是人才
“其实,我们最重要的产品,是人才。目前为止离开我们组的人全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张杰说。
张杰为组里的老师及研究人员创造条件,使得他们能跟英国、中国、北美高水平的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会议。2008年后,陆续有七八名博士后、博士生参与了项目申请计划书的撰写。
张杰认为,这几年研究团队能有不错的成就,最关键是团队成员的努力。“老师对每个学生要公平对待。只有能够解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对有出色才华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发挥的舞台。”张杰认为自己一个身份是组里的头,另一身份是为组里的研究人员服务的,希望成为学生们事业发展的基石。
从现在到未来
谈到未来,张杰表示,未来5年将会把重心放在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室内定位技术、行业应急通讯系统的研究上;二是开发一些新的增长点,例如用于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情况发生时的应急通讯解决方案,车辆之间通讯、无线通讯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急救援、应急指挥以及物联网上的应用等;三是加强对无线通讯基础理论的研究。
“产业化”在张杰的未来规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实验室研究能否持续的关键。“只是依靠基金会的研究经费是很难维持一个大的研究团队的,产业化得来的收入可以足够支持10-15个研究人员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跟中国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也是张杰未来规划的重要部分。“我们十分愿意与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无线运营商以及大量从事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的公司合作,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4G网络、行业专用通信系统以及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