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勤奋好学受欢迎
姜公参说,德国教授反馈的信息表明,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勤奋和用功,德国教授对此普遍表示欢迎。一般来说,中国学生刚到德国时,普遍存在语言障碍等问题。另外,由于教育传统不一样,中国学生主动性也弱一些。例如,他们不愿意或者不适应自己制定研究课题的方式,而希望等待导师给他们“出题”。但如果能顺利渡过这一困难时期,中国学生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中国学生普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
德国大学注重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老师一般不去过多地干预和督促学生学习,但要求却是非常严格的。一般认为,德国大学生平均辍学率为20%多一些,有些专业的德国学生的辍学率达40%以上,有些个别专业甚至一半以上毕不了业。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辍学率比较低。正因为如此,德国许多大学欢迎中国优秀学生前来留学,一些重点大学甚至提出,将吸引中国留学生作为其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
姜公参和何教授都不主张让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到德国来读书,因为,这时孩子的身心并不成熟,很难适应这里独立性较强的生活和学习。最好是在国内有上大学的经历后再到德国读书,或者上完本科后再来读研究生课程。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高考成绩不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送孩子到国外学习。而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国内成绩不好,在国外大学学习同样很吃力,甚至更吃力。如果孩子不愿意出国学习,家长却“强行”送出来,事实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姜公参说,在出国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通过互联网多了解国外的情况,应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想足一点。另外,学生应重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外文化差异,而不走极端。
何教授还希望通过本报提醒留学生及时到教育处登记,以便教育处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能与留学生取得联系。目前通过教育处的网页登记也十分方便。他们还希望留学生多注意人身安全,例如交通安全,积极适应当地社会,注意心理健康。最后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德国企业中实习的中国学生还要强调一点,要严格遵守这里的法律规定,按照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学习,以防自己的疏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利用。(记者 王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