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来读书,语言(德语)是个重要的关口和条件。 再就是来到德国以后要参加语言考试,美国叫托福,德国叫DSH,原来叫PNDS。按理说每个人只有两次机会,来了以后马上要考一次,如果第一次通不过,给你一段时间学习提高。如果第二次再通过不了,就要请你回家了。这个DSH实在是个很难说的东西,去年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外国学生都通过了,但今年特别的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外国学生没有通过。一些国内来的年轻的朋友们,刚下飞机,就上考场,结果没有通过,心情的紧张沮丧自然可想而知。但有一些中国学生发现了一些窍门,比如德国东部(Cottbus等地)比德国西部要好考得多。你也不妨试试。
几年前还要求中国来的学生一定要在德国有人担保,后来改成了可以自保。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你必须有一定的钱来保证你在德国的生存嘛。一开始要求自保4万马克,现在一般是要求一万二千多马克,各地好象有一定的区别。
在德国读书期间原则上是允许打工的,但不允许一年四季都去打工。因为你来德国是为了读书。在打工方面,要看你拿的是什么签证(签证上给你加的是什么样的注)。一般的规定是假期中可以打工。但有的签证上也会不加规定。不加规定的,平时打工每个月有时间限制(劳动局说是每周八小时,或全年不超过三个月)。学音乐的学生比较受惠,签证上会写上“可以参加音乐演出方面的工作”。德国全国大多数地方掌握得差不多。但有的地方比较松,比如柏林,有的地方又特别的严,比如乌帕塔尔。 德国认为中国学生中学毕业后然后在中国读了一至二年大学,才相当于德国的中学毕业,有上德国大学的资格。这种规定可能是根据学制的时间来算的。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中国的中学毕业生比德国的中毕业生学习过的内容要多得多了。例外的是各种欧洲外语,比如拉丁语,法语等。但既然这样规定了,你也没有办法。如果你在中国的大学里学过了二年以上(有不少是毕业了以后才来的),如果你在德国选学的是同样的或相似的专业,你的成绩可以折算。一般在德国大学里,头两年是基础学习,德国人叫它“Vordiplom",从第三年开始进入专业学习。有不少中国来的学生,通过折算,把头两年的学习免了(当然即使是同样的专业,你以前的学习成绩也要好噢),直接从专业学习开始,这就省去了很多时间。
也许有人劝你到德国读语言班,不要去上大学,然后再转到大学里去。你可要谨慎噢。一是,德国使领馆对读语言班的人的签证时紧时松,有时是签不出来的。二是,如果你读的是语言班,你拿的签证一般是短期的。比如你报了歌德学院三个月一期的语言班(很贵),签证就给你三个月,如果你以后继续学下去,就再给你延三个月,要转到大学里去,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在德国,一种签证就是它这种,转换谈何容易。
要避免语言考试通不过的风险,可能有一个好办法是去上预科学校(Studienkollog)。读完预科学校再上德国的大学是允许的。但是有几个情况要注意:一是如我们列出的,并不是所有大学都有预科学校。但是在没有预科学校的城市,可以到那里的专区政府(Bezirksregierung)支申请。二是(这更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预科学校,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你在中国的大学里读过一年,那一般是符合条件的,如果你读过了二年或更多,预科学校(或专区政府)就会告诉你,你其实根本不需要再上预科学校了,你应该直接上大学。如果你在中国读的是大专,如果是二年制的大专,德国很多地方根本不承认,如果是三年制或更长时间的大专,必须读过二年以上才有资格进预科学校。也许有的城市掌握得比较松,但总的 说来,德国人对“规矩”总是抠得很死的。
中国学生在德国最多的当然是首都柏林,接下来不是其它那三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汉堡、慕尼黑和科隆),而是斯图加特,然后就是象亚琛或者海德堡这样的城市规模不大,但大学出名的城市。在各个城市里,风气很不一样,在有的城市里,由于打工的机会太多,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在读书,但在有的城市里,学习的风气就很浓(比如亚琛),有的城市规模较小,中国学生互相之间几乎都认得,象柏林这样的城市,学生多,学校也多,基本上是各管各的。
在你选择专业和学校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象医学、法学这样的热门专业,你虽然是有机会的,但相当难,因为名额有限,二是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是冷门的就容易得到入学许可,因为看上去冷门的,有时选的人还很多,而教师又很少。比如在波恩大学,如果选化学专业,几乎没有问题,如果选食品化学,就有可能被淘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