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是个语言教育工作者,但我却有一段起起伏伏、拿不上台面的学习经历。我的英语曾经非常差,读初中时周围同学都去学“新概念”,我却成天流连金庸、琼瑶。至今我爸爸最津津乐道的我学生时代的壮举是,初中英语老师罚我抄写“pronunciation”这个单词500遍。初三时更沦落到需要请补习才能及格的地步。是作家三毛书中的异乡情怀挽救了我对语言学习的狂热。高考时,填志愿每个学校的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之后就是各种语言系。
大学时随波逐流似的报了各种语言班,除了砸很多钱在新东方以外,还学日语、法语。后来我跑去几家英语学校教过英语。当我在一家500强上海首代那里做秘书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的英语非常牛叉。出国时,我几乎觉得以我的语言能力去应付学业与工作绰绰有余。如此自信的下场是,我好几次翻船,但都不知道翻在哪条阴沟里。
举一个例子。刚到澳洲上学几天,我第一次写2000字的演讲搞,屁颠屁颠地拿给室友鲍勃看。鲍勃在RMIT(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做兼职讲师,横竖看了老半天,很不好意思地说了句:看不懂。我那个晕啊!因为我的演讲内容,就是非常基本的几个语言现象,没有任何专业词汇。居然一个大学讲师看不懂,我特别不服气,于是从头到尾给鲍勃讲了一遍我的稿子。鲍勃听完后,大力鼓掌:我听懂了!听懂了,居然看不懂?鲍勃指出我的问题所在——你长句太多,每句话都有五、六行那么长,我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而且逻辑混乱。我才恍然,别以为堆砌长句就能显摆语法基础!
另外一个例子是写论文。除了开题报告被骂得千疮百孔以外,整个写作过程也很折腾,尤其是文献综述一章,经常被导师整段整段地删,删得我无地自容。想当初在大学本科,轻轻松松连拿两个优秀论文,怎么到澳洲就不会写了呢?归根到底,我没有好好学一下如何“批判性思维”。说起来挺容易,批评别人呗,但写成论文可不能这么莽撞。我纠结很久,究竟用什么口气、什么角度、什么方式、什么例证去评判别人的研究成果。一遍一遍改,改到最后估计导师也烦腻了,就让我过了。这个问题一直到这几年我自己教学生怎么写论文,才领会其中要义。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别人的研究成果,绝对不能简单否定,最好的方法是用A的结果去批评B的结论,用B的例子去证明C的漏洞,用C的说法去反驳A的,循环的结果就是别人都有问题,然后看我怎么证明吧。
最后一关就是语言润色。写中文要讲究文笔优美,英语也不能都写大白话。墨尔本大学是雅思考试出卷中心之一,跟几个语言界权威混了两年,大多教授对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导就是一句话:多用动词。
比如,别人都在用think、make、take、put这种初级动词时,你能不能使用带各种词缀的长动词就是水平了。当我开始能体会出一个词条中不同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时,我特别怀念小学做语文题,在“增强、增进、增光、增加”等近义词中折腾的日子。
2005年底,为了移民申请,我又考了一次雅思,要求是每个项目都达到7分。当时在论文、实习、找工作、谈恋爱、搬家等诸多事宜的冲击下,我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考试。几乎是随随便便就跑去考场,考口语还差点迟到了,跟考官解释了一下情况,考官居然称赞我的口音很像澳洲人。
当然,语言的长进还是要感谢两年半的宾馆打工经历,原先干房间清理的活,没人注意你的语言。后来开始送餐,背了许多意大利、法语的词汇,也蒙混过关。等做到前台的时候,发觉经理经常对我的口语皱眉,后来直接让我去一个培训处培训。当时老师让我口里含个小球练说话,我才领悟什么叫字正腔圆。
总而言之,我学语言的过程平淡无奇,背过红宝书,最熟悉的是A-D的单词,考过托福、雅思、GRE、四六级、中高级口译,但真正在语言上突飞猛进却在写论文以及打工期间。3万字的论文把我的英语水平从澳洲中学水平,拔高到大学水平。而打工的经历让我从一个市井小民蜕变成一个半淑女。如今,我写一篇6000字左右的年度报告,两三天就从从容容写完。若想真正在澳洲职场立足,就需要用心——用心看电视剧,用心听别人说话,用心写作业。(kiki 澳洲青年教师) |